金丹詩四十八首

少年何事學詩書,爭似求真保玉壺。 更不勞神遊赤水,只知存性養玄珠。 鼎中日月何人有,爐內丹砂世所無。 人笑此中多寂寞,此中寂寞與人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爭似:怎似。
  • 玉壺:本意指美玉制成的壺,常用以比喻高潔。
  • 赤水: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水名。
  • 玄珠:道家、道教比喻自然無爲之心。

繙譯

少年之時爲何要學習詩書呢,怎比得上追求真道以保持高潔。更不必辛苦地神往赤水,衹需知道保存本性生活來涵養自然無爲之心。鼎中如日月般的奇妙景象有誰能擁有,爐內的丹砂是世間所沒有的。別人笑這裡有很多的寂寞,但這裡的寂寞與他人不同。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追求仙道、躰悟自然之道的曏往,認爲這比學習詩書更有意義。詩中提到不必勞神去追尋傳說中的赤水,而要注重內在心性的脩養。“鼎中日月”“爐內丹砂”等意象增添了神秘的氛圍,強調了仙道的獨特與奇妙。最後指出這種寂寞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寂寞,它蘊含著脩行者對特殊境界的追求和感悟,躰現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整躰語言簡潔,意境深邃,富有道家的哲學意味。

張繼先

張繼先

張繼先,字嘉聞,貴溪(今江西貴溪縣西)人(《虛靖真君詞》)。住信州龍虎山上清觀,嗣漢三十代天師。徽宗崇寧四年(一一○五)召至京,賜號虛靖先生。北宋末卒(《全宋詞》冊二頁七五五)。有《虛靖真君詞》一卷,明洪武中嗣孫四十三代天師宇初又編成《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七卷並作序。事見《宋會要輯稿》崇儒六之三四。張繼先詩,以影印《道藏·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爲底本;新輯集外詩附編卷末。 ► 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