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 其一望九華山作

竹輿曉入青陽,細風涼月天如洗。峯迴路轉,雲舒霞卷,了非人世。轉就丹砂,鑄成金鼎,碧光相倚。料天關虎守,箕疇龍負,開神祕、留茲地。 縹緲珠幢羽衛。望蓬萊、初無弱水。仙人拍手,山頭笑我,塵埃滿袂。春鎖瑤房,霧迷芝圃,昔遊都記。悵世緣未了,匆匆又去,空凝佇、煙霄裏。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竹輿(yú) 竹轎。
  • 青陽 今安徽青陽縣。
  • 了非 完全不是。
  • 轉就 趨向。
  • 丹砂 即硃砂,礦物名。
  • 金鼎 煉丹的鼎。
  • 天關 天門。
  • 箕(jī)疇 即《尚書·洪範》「九疇」,相傳爲大禹治水時,神龜負於洛水之上,由箕星之精變化而來,故叫「箕疇」 。
  •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 珠幢(chuáng)羽衛 仙人的儀仗。珠幢,飾有珠子的旌幡;羽衛,以羽爲飾的衛士。
  • 蓬萊 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 弱水 古代傳說中險惡難渡的河流。
  • ****袂(mèi) 袖子。
  • 瑤房 仙人所居的房屋。
  • 芝圃 種植靈芝的園圃。
  • 凝佇 有所思慮地站立許久。

翻譯

清晨乘坐竹轎進入青陽,微風輕拂,明月高懸,天空澄澈如洗。山峯迴環,道路曲折,白雲舒展,彩霞翻卷,這裏完全不像是人間。彷彿趨向那煉丹的硃砂,在金鼎中鑄煉,青碧的光芒互相依存。想來天門有虎守護,神龜揹負着箕疇,開啓這般神祕,將奇景留在這片大地。 遠處仙人的珠幢羽衛若隱若現。眺望蓬萊仙山,卻不見那難以渡過的弱水。仙人拍手,在山頭笑話我,衣袖上沾滿了塵世的塵埃。春天封鎖着仙人居住的瑤房,霧氣迷漫了種植靈芝的園圃,往昔的遊歷全都記在心裏。只是遺憾世緣並未了卻,只能匆匆離去,徒然長久地站在這雲霞之中,滿心惆悵。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九華山奇幻美妙的景色,營造出超凡脫俗的意境。上闋開篇以輕快的筆調寫出進入青陽時清新的氛圍,對九華山沿途峯巒、雲霞的描寫,刻畫細膩,展現出九華山的清幽、壯美,令人有遠離塵世之感。詞人接着融入神話意象,如「丹砂」「金鼎」等,賦予九華山一種神祕的色彩,暗示這裏非普通的人間,乃是神仙境界。下闋借想象描繪仙境,仙人的珠幢羽衛縹緲如夢,蓬萊仙山的遙不可及又增添了幾分虛幻。 「仙人拍手,山頭笑我」,通過仙人對詞人沾滿塵埃的取笑,將塵世與仙境形成鮮明對比。回憶往昔遊歷,再感嘆世緣未了匆匆離去,流露出詞人對塵世的無奈和對仙境的嚮往,增添了一份悵然若失的愁緒。整首詞情景交融,巧妙地將眼前景與神話奇幻交織,情感真摯深沉又曲折委婉,是一首兼具審美價值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張孝祥

張孝祥

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 ,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閣、淮南轉運判官。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爲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爲岳飛辯冤,爲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幷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爲建康留守。又爲荆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才思足敏,詞風清俊爽朗,佳處直逼東坡。史稱其「嘗慕東坡,每作爲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念奴嬌·過洞庭》見其本領。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全宋詞》輯錄其詞二百二十三闋。 ► 6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