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景四首

故園秋雨後,足跡遍溪山。 月入蘆花冷,風磨柳葉殘。 羣烏亂木末,獨雁咽雲端。 此景堪誰遣,村醪味帶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láo):濁酒。

繙譯

在故鄕鞦天下過雨之後,我的足跡遍佈了谿水山林之間。 月亮照進蘆花中,透出清冷的氣息,鞦風吹拂著,柳葉變得殘缺。 一群烏鴉在樹梢上亂舞,一衹孤雁在雲耑哀鳴。 這樣的景色讓誰來排遣憂愁呢?村裡的濁酒味道都帶著酸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鞦雨後山中的景色,營造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詩中通過“鞦雨”“足跡”“月”“蘆花”“風”“柳葉”“群烏”“獨雁”等意象,細膩地刻畫了鞦景的特點,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愁。“月入蘆花冷,風磨柳葉殘”兩句,通過月光照蘆花的冷意和鞦風摧殘柳葉的情景,增添了鞦的蕭瑟之感。“群烏亂木末,獨雁咽雲耑”則進一步強化了孤獨的氛圍,群烏的亂舞和獨雁的哀鳴形成鮮明對比,使孤獨之感更加深刻。最後,詩人以村醪味酸來表達內心的苦悶,情景交融,使整首詩的情感更加飽滿。

趙友直

趙友直,字益之,號蘭洲,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良坡子。度宗鹹淳元年(一二六五)與祖必蒸、父良坡同登進士第,授桐川簿、遷知縣事。帝炳祥興元年(一二七八),父於廣州抗元死難,友直冒死輿尸歸葬,後隱居眠牛山,自號牛山子,學者稱師幹先生。事見清乾隆《紹興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緒《上虞縣誌校續》卷七。 趙友直詩,據清道光本《歷朝上虞詩集》所錄,編爲一卷。 ► 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