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友攜琴見訪

三尺絲桐太古音,清風明月是知心。 伯牙去後無消息,會見君家契此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絲桐:指琴。古制,琴用桐木制成,練絲爲弦,故稱“絲桐”。
  • 太古音:形容古老而質樸的音樂。
  • 伯牙:古代善於彈琴的人。

繙譯

三尺長的琴彈奏出古老質樸的音樂,清涼的風和明亮的月是它的知心夥伴。伯牙離去之後就沒了消息,能見到你家中與這琴的緣分如此深厚。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友人攜琴來訪展開。以“三尺絲桐太古音”描繪出琴所發出的那種古樸的音律,接著說清風明月是琴的知心,營造出一種清幽高雅的氛圍。後兩句用伯牙的典故,暗指音樂知音難覔,而如今友人攜琴而來,躰現出一種難得的知音相遇之感。整首詩簡潔明快,通過對琴、知音的描寫,表現出一種對高雅藝術和真摯情誼的曏往與贊美。

趙友直

趙友直,字益之,號蘭洲,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良坡子。度宗鹹淳元年(一二六五)與祖必蒸、父良坡同登進士第,授桐川簿、遷知縣事。帝炳祥興元年(一二七八),父於廣州抗元死難,友直冒死輿尸歸葬,後隱居眠牛山,自號牛山子,學者稱師幹先生。事見清乾隆《紹興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緒《上虞縣誌校續》卷七。 趙友直詩,據清道光本《歷朝上虞詩集》所錄,編爲一卷。 ► 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