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楊龍圖:楊畋(tián),字樂道,「龍圖」是其官職稱謂。
- 高堂:高大的廳堂。
- 孤根:指孤零零的蘆根。
- 丹青:中國古代繪畫常用硃紅色、青色,故以「丹青」代指繪畫。
- 研桑:計然和桑弘羊的並稱。計然爲春秋時越國謀士,善計算;桑弘羊爲漢武帝時的理財家。「研桑心術」指精於算計的心思。
翻譯
爲什麼高大的廳堂之中會生出秋日的情思呢?原來是一幅畫工極爲精妙的野蘆寒雁圖掛在那裏。在秋風之前,孤零零的蘆根老而挺立;在雲外,大雁相互結伴,離去的心意很是輕鬆。這幅畫不像一般丹青那樣單純憑藉色彩,要是在霜天月夜見到此畫,彷彿都能聽到大雁的叫聲。精於算計的心術我全都不屑取用,回頭眺望故鄉,迴歸江鄉的計劃卻還沒有實現。
賞析
這首詩圍繞楊龍圖的蘆雁屏展開描寫。開篇以設問的形式引發讀者好奇,點出是蘆雁屏激發了高堂中的秋思。接着細膩地描繪了屏上的畫面,「風前挺立孤根老,雲外相從去意輕」,生動地勾勒出蘆根在風中的堅韌和大雁在雲間結伴而飛的自在灑脫,畫面感十足。「不似丹青能借色,若逢霜月定聞聲」進一步強調這幅畫的高超,它超越了普通繪畫僅靠色彩的侷限,逼真到似乎能讓人在特定氛圍下聽見雁鳴,展現出詩人對畫作神韻的高度讚美。最後兩句「研桑心術都無取,回望江鄉計未成」筆鋒一轉,由對畫作的欣賞聯想到自己對精於算計的不屑,以及對迴歸故鄉的渴望,畫中鄉景觸動了詩人心中的鄉愁,抒發了詩人內心複雜的情感,豐富了詩歌的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