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尚書 · 虞夏書 · 堯典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爲,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鷸毛。帝曰:“諮!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鹹熙。”
帝曰:“疇諮若時登庸?”放齊曰:“胤子朱啓明。”帝曰:“籲!囂訟可乎?”
帝曰:“疇諮若予採?”歡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帝曰:“籲!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帝曰:“諮!四嶽,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諮,有能俾乂?”僉曰:“於!鯀哉。”帝曰:“籲!咈哉,方命圮族。”嶽曰:“異哉!試可乃已。”
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
帝曰:“諮!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嶽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揚側陋。”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如何?”嶽曰:“瞽子,父頑,母囂,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於嬀汭,嬪於虞。帝曰:“欽哉!”
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於群後。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肆覲東後,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
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初。十月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歸,格於藝祖,用特。
五載一巡守,群後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詢於四岳,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採,惠疇?」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谷。」
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
垂拜稽首,讓於殳斨暨伯與。帝曰:「俞,往哉;汝諧。」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帝曰:「俞,往哉!汝諧。」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於夔、龍。帝曰:「俞,往欽哉!」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帝曰:「龍,朕塈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分北三苗。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拼音
譯文
考察往古之事,帝堯名叫放勳。他辦事認真,明察四方。他善於管理天下,深謀遠慮。他為人溫和寬容。他講求誠信,恪盡職守,又能謙讓。他的光輝照耀到四海之外,充滿天地之間。他能夠發揚大德,使家族內部親密和睦。家族已經和睦了,這種和睦之禮就在百官族姓中得到辨別和彰明。百官族姓清楚明白了和睦之禮,就使得諸侯萬邦協和睦,天下民眾因此就變得和睦友好起來。
帝堯說:「誰善於治理四時呢?我要選拔任用他。」放齊說:「您的兒子丹朱開通聰明。」帝堯說:「唉!他說話不守忠信,又愛爭辨,這可以嗎?」帝堯說:「誰能按我的要求處理政務呢?」播兜說:「啊!共工廣泛地聚集民力治水,已具有成效。」帝堯說:「唉!他說話甜美卻行事邪僻,貌似恭敬內心卻傲慢得很。」帝堯說:「四岳啊!洪水湯湯,極大地危害著人們。咆哮的洪水包圍了高山,淹沒了丘陵。浩浩蕩蕩的洪水幾乎要瀰漫到天上。天下的民眾都在嘆息著,有誰能使洪水得到治理嗎?」大家都說:「啊!鯀可以吧。」帝堯說:「唉!他違背人意,不服從命令,危害族人。」四岳說:「我們對他的見聞有所不同啊!試用一下看行不行再說吧。」帝堯對鯀說:「去吧!辦事要謹慎啊!」鯀治理洪水歷時九年,效果不好。
帝堯說:「四岳啊!我在位七十年,你們當中誰能順天承命接替我的職位?」四岳回答說:「我們的德行淺薄,不配登上帝位。」帝堯說:「請在顯貴的人和處在社會下層的微賤者中推薦賢者吧。」大家就告訴帝堯說:「有個獨身男子在民間,叫虞舜。」帝堯說:「是的,我聽說過。這人怎麼樣?」四岳回答:「他是盲人之子,他的父親愚蠢,母親說話不誠實,兄弟傲慢無禮,但舜能夠同他們和睦相處。因為他孝德厚美,他治理國家不至有奸邪行為吧。」帝堯說:「讓我來考察他吧!把我的兩個女兒嫁給他,從兩個女兒那裡觀察舜的德行。」於是命令兩個女兒去到媯水和汭水之間,嫁給虞舜。帝堯對舜說:「要謹敬地對待政務啊。」舜重視和贊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常,民眾能夠聽從這五種倫常的說教。於是舜晉升到管理百官的職位,百官的政務從而變得有條有理。舜在明堂四門迎接賓客,四方賓客都肅然起敬。舜擔任主管四方山林的官,他能在大風雷雨中不迷失方向。帝堯說:「舜啊,你來吧!我同你謀劃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論,你的意見總能夠讓我取得成功,我已考察你三年了,你登上帝位吧!」舜要讓給有德的人,不肯繼承堯的帝位。
(後段譯文暫缺)
注釋
堯典:本篇記載了堯和舜的一些事蹟。典,典冊。
曰若:發語詞。稽:考察。
帝:君主。堯:《尚書大傳》說:“堯者,高也,饒也。”漢代學者認爲“堯”是諡號。
欽:敬。鄭玄說:“敬事節用謂之欽。”明:明察。鄭玄說:“照臨四方謂之明。”文:指管理天下井井有條。鄭玄說:“經緯天地謂之文。”思:深謀遠慮。鄭玄說:“慮深通敏謂之思。”安安:溫和寬容的樣子。
允:誠信。恭:恭敬,指恪盡職守。鄭玄說:“不懈於位曰恭。”克:能。讓:謙讓。
被:覆蓋。四表:四海之外。
格:到,指充滿。上下:指天地之間。
克:能。明:彰明,發揚。俊:大。
九族:自高祖至玄孫九代人,這裏指君主即“帝”的至親。
睦:和睦相親。
平:通“辨”,分別。
章:彰明。
百姓:百官族姓。
昭:清楚。
明:明白。
協:協調。
和:和睦。
邦:國。
黎:衆。
於:於是,因此
時:善。
雍:和,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