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荷香端午和黃玉泉韻
倚晴空。愛湖光瀲灩,樓影青紅。彩絲金黍,水邊還又相逢。懷沙人問,二千年、猶帶酸風。騷人灑墨香濃。幽情要眇,雅調惺鬆。
天上菖蒲五色,倩摻摻素手,分入雕鍾。新歡往恨,一時付與歌童。斜陽正好,且留連、休要匆匆。應須倒盡郫筒。歸鞭笑指,月掛蒼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芰(jì)荷:指菱葉與荷葉。
- 瀲(liàn)灩(yàn):形容水波盪漾。
- 金黍:糉子的一種,以黍米爲主要原料,外裹糉葉。
- 懷沙:《懷沙》是屈原的作品,此處借指屈原。
- 要眇(miǎo):美好貌。
- 惺(xīng)鬆:輕鬆、閒適。
- 菖(chāng)蒲:一種水生植物,可提取芳香油,端午節有將菖蒲葉和艾葉捆在一起插於檐下的習俗。
- 倩(qiàn):請,央求。
- 摻(shǎn)摻:形容女子的手纖細柔美。
- 郫(pí)筒:酒名。
翻譯
倚靠在晴朗的天空下。喜愛那湖水波光盪漾,樓閣的影子青紅相間。彩色的絲線包裹着金色的黍米(糉子),在水邊又一次相逢。想起屈原,兩千年來,他的作品仍帶着悲憤之風。文人墨客揮灑墨汁,香氣濃郁。他們的幽深情思美好細膩,格調輕鬆閒適。
天上的菖蒲呈現出五色,央求那纖細柔美的素手,將其分放入雕花的鐘裏。新的歡樂和往日的遺憾,一時間都交給了歌童。斜陽正美好,暫且流連於此,不要匆匆離去。應該將郫筒裏的酒全部倒盡。歸去時揚鞭一笑,指着那月亮掛在蒼龍星之位。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端午節的情景,既有對湖光山色的描寫,也有對端午節傳統習俗的展現,還融入了對屈原的懷念以及文人墨客的雅趣。上闋通過描寫湖光樓影和端午節的特色食物——糉子,引出對屈原的懷念,表現出一種深沉的歷史感和文化底蘊。同時,描繪了文人墨客的創作情景,展現出一種優雅的氛圍。下闋則着重描寫了端午節的其他習俗,如菖蒲的運用以及人們的歡樂場景,最後的「應須倒盡郫筒。歸鞭笑指,月掛蒼龍」則表現出一種盡情享受此刻歡樂,豁達灑脫的情感。整首詞意境優美,語言典雅,將端午節的氛圍和人們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趙以夫
宋宗室,字用父,號虛齋。寓居長樂。寧宗嘉定十年進士。歷知邵武軍、漳州,皆有治績。理宗嘉熙初爲樞密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樞密院事,淳祐初罷。尋加資政殿學士,進吏部尚書兼侍讀,詔與劉克莊同纂修國史。有《易通》、《虛齋樂府》。
► 69篇诗文
趙以夫的其他作品
- 《 萬年歌慶元聖節 》 —— [ 宋 ] 趙以夫
- 《 燕春台 其二 送郑毅斋入观 》 —— [ 宋 ] 趙以夫
- 《 虞美人 · 其二紅木樨次謝主簿 》 —— [ 宋 ] 趙以夫
- 《 贺新郎 其四 芝山堂下,兰开双花,瓣外环,两心中并,有同人之义焉。瑞莲、嘉禾,歌颂多矣,此独创见,小 》 —— [ 宋 ] 趙以夫
- 《 小重山 · 紅木樨次謝先輩韻 》 —— [ 宋 ] 趙以夫
- 《 滿江紅 · 牡丹和樑質夫 》 —— [ 宋 ] 趙以夫
- 《 念奴嬌 · 其二次朱制參送其行 》 —— [ 宋 ] 趙以夫
- 《 贺新郎 其二 次刘后村 》 —— [ 宋 ] 趙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