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宿垂虹亭

· 蔡肇
東南勝概未忘情,老去扁舟復此行。 小邑歲除無市井,下田水落見農耕。 雪消西嶺層棱出,春到重湖鱗甲生。 橋下霜蛟貪睡美,爲槌千鼓作雷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勝概:非常美好的風景或境界。
  • 扁(piān)舟:小船。
  • 歲除:一年的最後一天,即除夕。
  • 市井:市鎮,集市。
  • 層棱:指山峯層層疊疊的棱線 。
  • 重湖:指吳江的湖泊相連。
  • 鱗甲生:這裏形容湖水泛起的波紋如同鱗片。
  • 霜蛟:這裏指垂虹橋下的冰柱,形狀猶如蛟龍。
  • :敲打。

翻譯

我對東南一帶秀美的景緻一直難以忘懷,如今年紀大了,又乘着小船踏上了這一趟旅程。在這小縣城除夕的日子裏,集市冷冷清清。地勢較低的田地水退之後,能看到準備農耕的景象。西嶺的積雪消融,山峯層層的棱線顯露出來;春天來了,湖水泛起層層如鱗片般的波紋。垂虹橋下那如同蛟龍般的冰柱,似乎沉醉在深深的睡夢中,我真想重重敲起千鼓,讓那如雷般的聲音將它喚醒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除夕之夜宿於垂虹亭的所見所感。首聯點明起因,詩人雖已老去,但對東南勝景念念不忘,再次乘舟前來,體現出對美景的鐘愛。頷聯描繪小邑除夕的獨特景象,沒有熱鬧的集市,展現出寧靜之態,而下田水落、農耕初現,又透露出一種質樸與生機。頸聯是寫景之筆,雪消嶺出,春到湖動,富有畫面感,細緻地描繪了冬去春來時的景色變化。尾聯想象奇特,將冰柱比作霜蛟,又以槌鼓之聲添色,營造出壯美的氛圍,增添了詩的奇幻色彩。整體上,詩歌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既有對眼前之景的寫實,又有奇特有趣的想象,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蔡肇

蔡肇

宋潤州丹陽人,字天啓。初從王安石讀書鐘山,又從蘇軾遊,聲譽日顯。神宗元豐二年進士。授明州司戶參軍、江陵推官。哲宗元祐中,爲太學正、通判常州,遷提舉永興路常平。徽宗初,入爲戶部員外郎,兼編修國史,出爲兩浙提刑。張商英當國,拜中書舍人,以草責詞不稱,出知明州。又爲言者劾以不臣,奪職。會赦,復知睦州卒。能爲文,最長詩歌,工畫山水人物。有《丹陽集》。 ► 1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