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宋中道家藏書畫
註釋
- 宣獻:指宋庠(xiáng),諡號「宣獻」 ,北宋官員、文學家。
- 調羹鹽:《尚書·說命下》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這裏指代輔助帝王治理國家。
- 帙(zhì):書一套爲一帙。
- 褰(qiān):撩起,揭起。
- 朱函青錦囊:紅色函套、青色的錦囊,用來裝書畫珍品。
- 寶軸紅牙籤:珍貴的卷軸和紅色的牙籤(藏書標識)。
- 大令:指王獻之,人稱「王大令」。
- 歐褚:歐陽詢和褚遂良,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 屈玉聯鉤鈐(qián):形容書法筆畫優美、筆法精妙。鉤鈐,書法術語。
- 饁(yè)餉:給在田間勞動的人送飯。
- 覘(chān):看,偷偷地察看。
- 幽閒(xián):同「悠閒」,形容女子嫺靜。
- 南曹:官職名。這裏可能是指一位姓南曹的人。
- 博士:古代學官名,這裏指一位博士。
- 毫錐銛(xiān):毛筆筆尖很銳利,形容書法筆法利落。銛,鋒利。
- 煤嫗:這裏指磨墨的女僕。
- 秋蟾:秋月,這裏形容硯臺裏的墨汁如秋月般清亮。
- 車幨(chān):車帷。
- 投砭(biān):用石針治病,這裏指指出筆法的毛病。
- 飛鉗(qián):一種權術。
翻譯
宣獻公以文學建功立業,曾經輔佐帝王治理國家。他藏書成千上萬套,留給後人的唯有清正廉潔。東堂迎來春天的和暖,花卉清晨沾滿露水。您邀請賓客相隨,白天撩起珠簾。有紅色函套、青色錦囊包裹,寶軸配上紅色牙籤來標識。書法有王獻之直到歐陽詢、褚遂良之作,筆畫優美筆法精妙。草書行書似戰騎匯合,楷書如中軍般嚴整。水墨畫雖然色彩昏淡,但其內在骨氣依然深蘊暗藏。江田也是繪畫名手,畫的是農家田野里人們拿起鋤頭鐮刀勞作的景象。桑麻生長讓婦女們滿心歡喜,孩子們偷偷看着給田間勞作之人送飯的場景 。畫中的列女嫺靜悠然,明亮的眼睛、纖細的脖頸。古人距離我們是多麼遙遠,只能憑藉這些書畫通過意會來欣賞。南曹一副古人容貌讓人警醒,博士的新詩熱情洋溢。他屢次舉杯勸我飲酒,誇我筆法銳利。磨墨的女僕打翻醉人的脂粉,硯臺裏的墨汁流淌宛如哭泣的秋月。盡情揮灑筆墨時如風雲雷電興起,收筆時又像風浪平定般恬淡。我這淺陋的技藝哪值得誇讚,那些讚歎之語我又怎能完全擔得起。因而想起已故的左宣獻公,我曾帶着文檄追隨他的車駕。承蒙他深厚的知遇之恩,對我表裏如一毫無嫌隙。偶爾我向他請教筆法,他指出毛病就像用石針治病般準確。如今看到這些舊物,既惋惜又滿懷悲慚。他對我的恩德如山丘般厚重,如今我白髮漸增歲月流逝。我既不能枉道以求進,更何況去施展權術。我的壯志早已衰退,可對奇文妙藝的崇尚卻還不厭倦。幸而宣獻公有優秀的兒子,他的文辭如橫流的江水。就此開懷暢飲聊以自慰,期待他有美好的前程。
賞析
這首詩圍繞觀賞宋中道家中收藏的書畫展開。開篇先讚美宣獻公的文學功績和清廉品德,進而引入對書畫收藏的描述。詩中對收藏的書畫進行了細緻刻畫,展現諸多名家之作的神韻,包括書法的各類風格和繪畫中的生活場景、人物姿態。作者還插入自身經歷,回憶宣獻公的知遇之恩以及對自己筆法的教導,使詩歌情感更加豐富深沉。後半部分聯繫當下,既有對時光流逝、自己壯志衰退的喟嘆,也有對宣獻公子嗣的期許。整首詩將欣賞書畫的感悟、對故人的追思、對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對未來的期望巧妙融合,語言典雅,情感真摯,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