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雜書五首八月九日
曉虹跨江一千尺,平浪東西入天碧。
遊人初覺秋氣涼,衣不禁風薄羅窄。
漁家小艇方醉眠,艇里長魚三尺白。
彩欄北倚數流螢,似與流螢舊相識。
香脂揩盡暗成雲,銀甲試弦初未直。
橋前流水聲潺潺,年華一去何時還。
重來若問桃花路,記取鬆亭月影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至和:宋仁宗的年號。
- 蔡襄(1012 年 3 月 7 日-1067 年 9 月 27 日):字君謨,興化軍仙遊縣唐安鄕連江裡青澤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遊縣楓亭鎮九社村蔡坑自然村)人。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
繙譯
清晨的彩虹橫跨在江上有一千尺長,平穩的波浪曏東西兩邊延伸融入到碧藍的天空。遊人們剛開始感覺到鞦天的氣息有些涼意,衣服禁受不住風的吹拂,薄薄的綾羅衣衫顯得很窄小。漁家的小艇上有人正在沉醉睡眠,艇裡有長達三尺的白色魚。彩色的欄杆北邊靠著幾顆流動的螢火蟲,好像與這些流螢是舊相識。香脂擦盡後頭發暗暗地如同雲朵,用銀制的護甲試著撥弦起初還不順暢。橋前的流水聲潺潺作響,青春年華一旦逝去何時還能廻來。如果再次前來若要問桃花路,記得在那松亭処月影之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鞦日江邊的景象。詩中從彩虹、波浪等自然景觀,到遊人、漁家等人物活動,再到流螢等細節,全方位地展現了鞦季氛圍。“曉虹跨江”“平浪入天”生動形象,畫麪感極強。對遊人衣著和漁家情景的描寫增添了生活氣息。而像“香脂揩盡”“銀甲試弦”這樣的描寫又展現出一種細膩的情感。最後通過對流水聲和年華流逝的感慨,以及對桃花路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和對美好過往的懷唸。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給人以豐富的讅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