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韓子文

· 曾協
寄跡驚殊縣,論詩得勝流。 更容參往返,不恨此淹留。 絕唱終三疊,長謠擬四愁。 同遊有陶謝,莫賦仲宣樓。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寄跡 暫時託身、安身。 殊縣:** 不同的縣,這裏指身處異地。
  • 勝流 指才智出衆的人。
  • 參往返 參與互相往來(交流)。
  • 淹留 長期停留。
  • 絕唱 指極佳的詩作。 三疊:** 古曲調名,常指《陽關三疊》,這裏表示美妙的詩篇如同經典樂曲一樣韻味悠長 。
  • 長謠 長篇的歌謠。 四愁:** 東漢張衡的《四愁詩》,以寫愁懷著稱 。
  • 陶謝 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和晉代詩人陶淵明,二人皆以山水田園詩著稱。
  • 仲宣樓 在今湖北荊門,王粲曾登樓作《登樓賦》,抒發懷才不遇的愁悶。

翻譯

我身處在異地他鄉感到十分驚訝,在這裏和才智出衆的人一起談論詩歌。 很高興能夠反覆交流,就算在這裏長久停留也不覺得遺憾。 你絕妙的詩篇韻味悠長,我寫下長篇歌謠來回應你,就像張衡寫《四愁詩》一般。 我們一同遊玩的人中有像陶淵明、謝靈運那樣有才華的人,可不要創作像王粲《登樓賦》那樣的哀愁之作呀。

賞析

這首詩是曾協寫給韓子文的唱和之作。開篇「寄跡驚殊縣,論詩得勝流」,詩人點明自己身處異地,卻能遇到才學出衆之人一起論詩,在漂泊中尋得一絲心靈慰藉。「更容參往返,不恨此淹留」進一步表現出詩人因能與友人深入交流詩歌而沉醉其中,久留此地也毫無怨言,體現出他們對詩歌交流的重視和相互間情誼的深厚。

「絕唱終三疊,長謠擬四愁」 一句,將友人的詩作贊爲如同經典古曲《陽關三疊》般美妙,而自己則以長篇歌謠迴應,用「四愁」典故暗示唱和之詩作情感豐富。尾聯「同遊有陶謝,莫賦仲宣樓」,詩人把同遊之人比作陶淵明和謝靈運,寓意大家有着高雅的情趣和出衆的才華,同時勸誡衆人莫要像王粲那般在詩中抒發過多哀愁。整首詩情感真摯,既展現了詩人與友人詩歌唱和的愉悅,又流露出對志同道合的珍惜,也映射出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 。

曾協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同季。曾肇孫。高宗紹興中,舉進士不第。以蔭仕長興丞,累擢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中,歷知吉、撫、永州。有《雲莊集》。 ► 2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