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江宰彥通

· 曾豐
富沙耆舊江先生,方冊之中久聞名。 今識其子長安城,中年狀貌老典刑。 居官不翅冰玉清,未嘗一出清之聲。 臨事不翅水鑑明,未嘗一示明之形。 牛刀初割琴初鳴,市稀善獲鮮善烹。 江華百里農桑氓,陰受令尹生與成。 尚不能窺豈能評,兩部使者識理精。 循吏政出吾六經,一元動盪萬匯亨。 不以能稱乃真能,交章疾置聞朝廷。 明公歸重蓋如此,素履復修想俱偉。 立朝致主從今始,廊廟規摹寧出是。 貞觀三錢一斗米,房杜傳中無可紀。 事業文章非異軌,誰雲解此不解彼。 學詩反幾我開啓,生平言行詩之理。 游泳於詩未知爾,國風雅頌興賦比。 類發於情止於禮,六義同歸一宗旨。 包涵萬象無涯涘,騎驢覓驢殆忘己。 子歸反聽收初視,三百篇中參到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耆舊(qí jiù):年高望重的人。
  • 方冊:指書籍。
  • 不翅(chì):亦作「不啻」,不僅,不止。
  • 冰玉清:形容爲官廉潔,如冰雪般純淨。
  • 水鑑明:像水和鏡子一樣明亮,比喻能洞察事物。
  • 牛刀初割:用「牛刀割雞」的典故,比喻大才小用,這裏指初入仕途施展才能。
  • 琴初鳴:指治理地方開始有成效,傳說中宓子賤治理單父時,身不下堂而彈鳴琴而治。
  • 市稀善獲:市場交易稀少但善於有所收穫,意爲治理有方,百姓安居樂業,交易不多卻有所得。
  • 鮮善烹:新鮮之物善於烹飪,比喻把政事處理得當。
  • 農桑氓:從事農桑的百姓。
  • 陰受:暗中受到。
  • 令尹:這裏指江宰彥通,對地方官的尊稱。
  • 生與成:指被養育、成就。
  • 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
  •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 一元:指天地萬物的開始,這裏指仁政。
  • 交章:官員交互向朝廷呈奏的奏章。
  • 疾置:傳車疾馳,指快速傳達信息。
  • 素履:清白的操守。
  • 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當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
  • 房杜:房玄齡和杜如晦,唐太宗時的賢相。
  • 反幾:反問探討事物的精微之處。
  • 興賦比:《詩經》的三種表現手法。「興」是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賦」是鋪陳直敘;「比」是比喻。
  • 六義:《詩經》的「風、雅、頌、賦、比、興」。
  • 涯涘(yá sì):水的邊際,引申爲事物的界限。

翻譯

富沙那德高望重的江先生,我早已在書籍之中聽聞其大名。如今在長安城結識了他的兒子,中年的相貌卻仍有着老一輩的端莊典範。 他爲官極其清正廉潔,從不張揚自己的清廉之名。處理事情像水和鏡子一樣通透明白,卻從未刻意彰顯自己的明察秋毫。 初入官場施展才華,就好像用牛刀割雞、初彈琴絃那樣順暢,市場交易雖少但能有所收穫,政事處理得妥當。江華這百里之地的農桑百姓,都在暗中受惠於這位縣令的養育和成就。 我難以窺探其全貌又怎能隨意評價呢,好在兩位使者很有見識,深知道理。奉公守法的官吏施政源於我們的儒家六經,英明的仁政一旦推行,萬事萬物都會得以繁榮。 不憑藉刻意的能力彰顯纔是真正的能力,於是大臣們紛紛上奏章,快速傳至朝廷讓皇上知曉。 如此受明公器重,想來他堅守的清白操守一定十分高潔出衆。從此在朝堂效力輔佐君主將會開啓新篇,朝廷的規劃哪裏還會超出這個範疇。 就像貞觀年間三錢就能買到一斗米,房玄齡和杜如晦在史書中並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記錄。事業與文章原本就不是不同的路徑,誰說懂其中一樣就不瞭解另一樣。 在探討詩歌的精微之處上是您啓發了我,人生的言行都蘊含着詩歌的道理。暢遊在詩歌的世界可能都沒意識到,國風、大雅、小雅、頌,還有興、賦、比。 詩歌均從情感出發,以禮爲界限,這六義都歸爲同一個宗旨。詩歌可以包羅萬象沒有邊際,有時候就像騎驢找驢一樣忽略了自身。 您回去之後靜下心來,好好參透《詩經》三百篇,領悟到其中精髓。

賞析

這首詩是曾豐寫給江宰彥通的贈詩。詩的開篇先引出江宰彥通的父親,爲介紹江宰彥通做鋪墊,也暗示了其家族的深厚底蘊。接着從多方面稱讚江宰彥通,描寫其爲官清廉卻不邀名,處事明智卻不張揚;治理地方之時如同大才小用卻能出色地處理政務,讓百姓暗中受益。

詩中藉助「貞觀之治」以及房玄齡、杜如晦等典故,提出事業與文章貫通的觀點,表達對江宰彥通事業文章皆可發展得好的期許。同時作者提到自己在詩歌道理上受江宰彥通的啓發,詳細論述詩歌「六義」的內涵及詩歌與人生的關係,讓詩歌的意境更爲豐富。最後勸江宰彥通迴歸經典,好好參悟《詩經》的精髓。整首詩語言質樸又有深度,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讚賞江宰彥通的同時也傳達出豐富的文學思想與人生體悟,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素養和對友人的殷切期望 。

曾豐

宋樂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進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慶府。晚年無意仕進,築室稱樽齋,以詩酒自娛。有《緣督集》。 ► 8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