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兴

愿言扃利门,不使损遗体。 争奈探珠者,轻生入海底。 心荣尘易染,心垢正难洗。 澹泊与谁论,世路嗜甘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願言:希望。
  • ****扃(jiōng)**:關閉。
  • **遺體:身體,古人認爲身體受之父母,故稱。
  • **爭奈:怎奈。
  • **探珠者:指冒險追求利益的人。
  • **心榮:內心追求榮華。
  • **:塵世的不良影響。
  • **心垢:內心的污垢,指不良的思想和慾望。
  • **澹泊:也作「淡泊」,不追逐名利,恬淡寡欲。
  • ****甘醴(lǐ)**:甜美的酒,比喻名利等誘惑。

翻譯

我希望關閉那追名逐利的大門,不要讓它損害我們的身心。怎奈那些追逐利益的人,不顧性命地潛入深深的海底(去獲取珍寶)。內心若追求榮華就容易被塵世沾染,內心一旦有了污垢就很難清洗乾淨。淡泊名利的想法能和誰去談論呢,這世間的人都嗜好那如甜酒一般的功名利祿。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對世人追逐名利現象的感慨與批判。前兩句表明自己希望摒棄功利之門,守護身心完整,立場堅定。「爭奈探珠者,輕生入海底」通過形象的描寫,刻畫了那些爲利不顧一切、甘冒生命危險之人的盲目與貪婪。「心榮塵易染,心垢正難洗」則深入剖析人性,指出追求虛榮會讓人心被塵世的污穢所染,一旦如此便難以自拔。最後「澹泊與誰論,世路嗜甘醴」,詩人發出無奈嘆息,感慨自己淡泊名利的情懷無人能懂,而世人皆沉醉於追逐名利的甜蜜誘惑。整首詩意蘊深遠,以勸誡之筆,揭示出世間人在名利場中的迷失,反映出作者對高尚品格的堅守和對世風浮躁的憂慮 。

崔致遠

崔致遠

唐時新羅慶州人,字海夫,號孤雲。十二歲入唐求學。僖宗乾符元年登進士第,除宣州溧水尉。廣明元年入揚州高駢幕府,任都統巡官,專掌書記。光啓元年,持唐使節歸國。仕新羅歷任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知瑞書監,出守太山、富城二郡。年四十二棄官歸,晚年隱居伽耶山海印寺。致遠漢語嫺熟,詩文皆擅。有《桂苑筆耕集》二十卷。 ► 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