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少年 · 別歷下

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畫園林溪紺碧,算重來、盡成陳跡。劉郎鬢如此,況桃花顏色。
拼音

所属合集

#宋詞三百首

譯文

柳樹一片,一望無邊,畫船不知人間離情,依然載着四方來客四處遊蕩,掛起遠航的征帆。只有南山有情有意,在兩岸來相送,只是高城處的佳人,卻被山水隔斷了視線。兩岸風光如畫,秀麗動人,園林溪水一片水色青青,明淨透徹。就算能重新遊一遍舊地,也物是人非,成爲過眼雲煙,到處飄泊,劉郎的鬢髮已花白如斑,人已蒼老,何況桃花的青春?

注釋

《憶少年》:詞牌名。又名《十二時》、《桃花曲》、《隴首山》。晁補之創調。四十六字,前片兩仄韻,後片三仄韻,亦以入聲部爲宜。兩結皆上一、下四句法。亦有於過片處增一領格字者。 歷下:山東歷城縣。 官柳:大道兩旁的柳樹。官,把官道,大路。 畫舸(ɡě):畫船,指首尾彩畫的大船。 南山:指歷山,在歷城縣南。 罨(yǎn)畫:色彩雜染的圖畫。出自唐秦韜玉《送友人罷舉除南陵令》詩:“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畫開。” 紺(gàn)碧:深藍色。紺:本謂青紅,青而含赤色,後謂青翠之色。 劉郎:劉禹錫。劉禹錫詩有:”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劉郎桃花:謂劉禹錫作桃花詩譏諷當權賈禍遭貶之事。

此詞爲作者謫貶應天府,告別歷下的抒懷之作。上片寫離別歷下。起筆疊用三個“無”字,寫盡行蹤飄零、宦途輾轉,十分警絕!繼寫南山送故人隔,無限依戀。下片寫重歸歷下景況。“罨畫”句贊歷下林泉景勝,寫歷城園林花溪似紅碧彩繪之畫境,寫出詞人對歷下風景之美的深刻印象與眷戀。“算重來”以下,設想今後,鬢影花色,預計主客變遷,不勝感慨!全詞直抒胸臆,借景點染,開首造句新警,結尾巧用典故以曲致幽情,耐人尋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罨(yǎn)畫:色彩鮮明的繪畫。
  • 紺(gàn)碧:深藍色。

繙譯

那無數的官柳,無情的畫船,以及漂泊無根的行客。南山還在那裡相送,衹是被高大的城牆把人隔開了。那如繪畫般的園林和谿水呈現深藍色,算計著如果重新再來,都已經成爲陳舊的痕跡。劉郎的雙鬢都已經如此了,何況那桃花的顔色呢。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繪官柳、畫舸、行客、南山等景象,營造出一種離愁別緒和時光易逝的氛圍。上闋著重寫離別場景,以官柳、畫舸凸顯離別的氛圍,而南山的相送更增添了一絲傷感。下闋廻憶過去園林的景色,感慨重來時已物是人非,最後以劉郎鬢發和桃花顔色作比,暗示時光的無情流逝。全詞意境深沉,語言優美,情感真摯,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唸和對人生變化的慨歎。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