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妃叹

· 石崇
荡荡大楚,跨土万里。 北据方城,南接交趾。 西抚巴汉,东被海涘。 五侯九伯,是疆是理。 矫矫庄王,渊渟岳峙。 冕旒垂精,充纩塞耳。 韬光戢曜,潜默恭己。 内委樊姬,外任孙子。 猗猗樊姬,体道履信。 既绌虞丘,九女是进。 杜绝邪佞,广启令胤。 割欢抑宠,居之不吝。 不吝实难,可谓知几。 化自近始,著於闺闱。 光佐霸业,迈德扬威。 群后列辟,式瞻洪规。 譬彼江海,百川咸归。 万邦作歌,身没名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楚妃:這裏指楚莊王的妃子樊姬。
  • 蕩蕩:廣大的樣子。
  • 大楚:指楚國。
  • 方城:春秋時楚國北部的長城。
  • 交趾:古地區名,泛指五嶺以南。
  • 巴漢:巴郡和漢中郡,在今川陝地區。
  • 海涘(sì):海邊。
  • 五侯九伯:泛指諸侯。
  • 矯矯:勇武的樣子。
  • 淵渟(tíng)嶽峙:像深淵一樣深沉,像高山一樣聳立。形容人品德高尚,氣度不凡。
  •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後的玉串。
  • 垂精:集中注意力。
  • 充纊(kuàng):用絲綿充耳,以示不聞無益之言。
  • 韜光戢曜(tāo guāng jí yào):收斂光芒,隱藏才能。
  • 恭己:以恭敬的態度約束自己。
  • 猗猗:美盛的樣子。
  • 體道:躬行正道。
  • 履信:踐行守信。
  • (chù):貶退。
  • 虞丘:楚莊王的大臣。
  • 令胤:好後代。
  • 邪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

翻譯

廣大的楚國,疆域遼闊萬里。北邊據有方城,南邊連接交趾。西邊安撫巴漢之地,東邊抵達海邊。五侯九伯,都在其疆土之內,得到合理治理。 勇武的楚莊王,品德高尚,氣度不凡。他的冕旒閃耀着光彩,用絲綿塞耳,不聽無益之言。他收斂光芒,隱藏才能,默默地以恭敬的態度約束自己。在宮內依靠樊姬,在朝外任用孫子。 美盛的樊姬,躬行正道,踐行守信。她讓楚莊王貶退虞丘子,並進獻了九個女子。她杜絕奸邪諂媚之人,爲楚國廣開善嗣。她割棄歡愛,抑制恩寵,毫不吝惜。不吝惜自身的寵愛確實很難,她可以說是知曉事理。 教化從身邊開始,在宮廷內顯著施行。她的光輝輔佐了楚莊王的霸業,使他的德行遠揚,聲威大振。衆多諸侯和君王,都敬仰他偉大的規則。就像那江海,百川都歸附於它。萬國爲他作歌,他雖身死但名聲遠揚。

賞析

這首《楚妃嘆》歌頌了楚國的強大和楚莊王的仁德,以及楚妃樊姬的賢德。詩中先描述了楚國的廣闊疆域和強大實力,爲後文楚莊王的仁德和樊姬的賢德做鋪墊。楚莊王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不凡的氣度,能夠收斂自己的鋒芒,以恭敬的態度治理國家。而樊姬則以自己的賢德,幫助楚莊王治理內宮,杜絕奸邪,爲楚國的繁榮做出了貢獻。她的行爲體現了她的智慧和明理,她的教化從身邊開始,影響深遠。最後,詩歌以江海百川歸海和萬邦作歌來讚美楚莊王的偉大,強調了他的仁德和威望使得萬國歸附,名聲流傳。整首詩語言優美,氣勢恢宏,通過對楚國、楚莊王和樊姬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仁德和賢能的敬仰之情。

石崇

石崇

西晉渤海南皮人,字季倫,小名齊奴。石苞子。年二十餘爲修武令,遷城陽太守。以伐吳功,封安陽鄉侯。晉惠帝元康初,出爲南中郎將、荊州刺史。以劫掠遠使商客致富,於河陽置金谷別館。拜衛尉,諛事賈謐,爲“二十四友”。性奢靡,嘗與貴戚王愷鬥富,晉武帝雖助愷,每不敵。賈謐被誅,以黨與免官。時趙王司馬倫專權,崇有妓綠珠,中書令孫秀求之不與,秀怒而勸趙王倫矯詔殺崇,全家被害。 ► 11篇诗文

石崇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