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隔着夕陽映照下的樓殿,在陰冷的濃雲之間,西山露出冷清清的幾座峯尖。那山頭就像煙雨中的美人髻鬟,朦朦朧朧,不肯輕易讓俗人看清它的真面。我在秋風中倚遍欄杆,又何必爲之長嘆。不多時晚風將夜霧驅散,西山注視着我,我也端詳着它的容顏。
注釋
大都西山:北京西山,屬太行山脈之餘段,爲歷史上的著名風景區。
等閒:尋常。
賞析
這首小令寫的是賞看大都西山,文法曲折多致,寄託了作者的人生感受。
“冷雲間”三字起筆一總,營造了特殊條件下的西山景觀。這一起語頗可借用《紅樓夢》對鳳姐“一夜北風緊”開筆的評價:“不見底下的,這正是會作詩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寫不盡的多少地步與後人。”“冷雲”是陰雲、濃雲、令人心情沉重之雲,寫西山先寫此雲,便點現了出師不利的第一感。先以“冷雲”佔據畫面,第二句的“夕陽”、“樓外”、“數峯閒”,就有依次破雲而出的動感,瀰漫着一種清冷寂寞的氣氛,暗示了作者登樓遠眺的孤獨。雖則“數峯”露現於冷雲之間,卻不肯將廬山真面輕易示人,三、四兩句,就在文氣上推出了這一波折。這兩句是倒裝,“髻”、“鬟”均以美人的髮式喻山,辛棄疾《水龍吟》“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已有成例。曲中是“雨髻煙鬟”,這就補充了“冷雲”的來歷,原來此時正值雨霽,夕陽固然露了臉,但云層之上的西山峯頭依然纏結着雨意。“雨髻煙鬟”,將西山的巍偉及山頂雲罩霧繞的朦朧景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了。詩人將“數峯”的朦朧,說成是“等閒不許俗人看”,爲西山佔重身份,也表現出自己是它的知音。所以他在西風中倚遍欄杆,執著等待,並不爲眼前的遺憾景象而長嘆。果然峯迴路轉,不多時暮靄吹散,掀去了雨霧的面紗。文筆至此也豁然開朗,“西山看我,我看西山”,令人想起前人“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賀新郎》)的快意境界。
這首小令以看山的經歷爲表,寓寄了詩人對人生的觀照與信念。這一點,我們不難從曲中的喻示中發現和領會。“冷雲”代表了精神追求中的阻礙與迷障,但只要與理想信念心心相印,執著不渝,終究烏雲遮不住太陽。西山“等閒不許俗人看”,而最終卻與作者契合交融,“西山看我,我看西山”,其間詩人以脫俗孤高自許的用意,也是十分明顯的。
順便一說,〔殿前歡〕末二句的顛倒語序、分說合觀,並非作者的首創,阿里西瑛的“呵呵笑我,我笑呵呵”,貫雲石的“功名戲我,我戲功名”,喬吉的“人多笑我,我笑人多”,張可久的“青山愛我,我愛青山”,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先例。而本曲中的“西山看我,我看西山”,物我交融,興寄高遠,可說是散曲創作繼承發展中青出於藍的例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等閒:平常。
- 雨髻(jì)煙鬟(huán):形容山峯雲霧繚繞如同女子的髮髻和環形的髮鬢。
翻譯
在清冷的雲間,夕陽映照樓外的幾座山峯顯得那麼安閒。平常不許世俗之人觀看,它們如同帶着雨霧般的髮髻和如煙的發鬟的女子。靠着那西風中的十二欄杆,不要長久地嘆息。沒多久傍晚的霧氣就會被風吹散,西山看着我,我看着西山。
賞析
這首曲語言簡潔而優美,生動地描繪出了大都西山的美妙景象。「冷雲間」營造出一種清冷高遠的氛圍,「數峯閒」突出了山峯的靜謐與閒適。「雨髻煙鬟」的比喻,賦予山峯以女子般的柔美形象,極富想象力。曲中通過描寫作者與西山的對視,表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的交融,傳達出一種淡淡的閒適與自在的心境,以及對自然景觀的喜愛和欣賞之情。同時「不多時暮靄風吹散」也有一種時光流轉的意味。整體給人一種空靈、高遠的藝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