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代北:古地區名。泛指漢晉代郡和唐以後代州北部或以北地區。當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帶。
飛蓬:指枯後根斷遇風飛旋的蓬草。
無復根:不再有根,不再有再生的草根。
寒雁:寒天的雁。詩文中常以襯托淒涼的氣氛。
丁丁:漫遠貌。壯健貌。丁丁有聲。一說‘嗈嗈(yōng)’,鳥類和鳴聲。
遼水:遼河的水。遼河。
薊門:北京德勝門外有土城關,相傳是古薊門遺址,亦曰薊邱。
晉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會之一,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
箭竹:竹的一種。高近丈,節間三尺,堅勁,可制箭。大部分分佈於中國華中、華西各省山地。
疏勒:古西域諸國之一。其治疏勒城,即今新疆疏勒縣。
屬國:附屬國。委託國事。
征戍:征戰戍邊。
離居:離開居處。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因位於玉門關以南,故稱。常用以泛指遠方。古曲《陽關三迭》的省稱。亦泛指離別時唱的歌曲。
絕能疏:音信絕斷而會疏遠。
魯連:指魯仲連。戰國時齊國人。有計謀,但不肯做官。
持寄:持物寄人。
思歸:思念歸鄉。
燕將書:燕子捎帶書信。
渡遼:渡過遼河。
本自:本來自然。本來就,一向是。
蕭蕭:象聲詞。常形容馬叫聲、風雨聲、流水聲、草木搖落聲、樂器聲等。形容悽清、寒冷。蕭條;寂靜。
水紋:水的波紋。
妾:婦人自謙的稱呼。
甘泉:甘泉宮。故址在今陝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足:多。
君:君王。夫君。君子。
訝:驚訝。
漁陽:地名。戰國燕置漁陽郡,秦漢治所在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
陣雲:戰陣的煙雲。濃重厚積形似戰陣的雲。古人以爲戰爭之兆。
細柳:細柳營。細柳,在今陝西省咸陽市西南。漢文帝時,周亞夫爲將軍,屯軍細柳。帝自勞軍,至細柳營,因無軍令而不得入。於是使使者持節詔將軍,亞夫傳令開壁門。既入,帝按轡徐行。至營,亞夫以軍禮見,成禮而去。帝曰:“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後遂稱軍營紀律嚴明者爲細柳營。
蕩子:浪蕩子。遊子。
盤龍明鏡:以盤龍爲飾的銅鏡。
餉:本義,給在田間裏勞動的人送飯。贈送。
秦嘉:字士會,隴西(治今甘肅臨洮)人。東漢詩人。贈婦詩三首描寫了其夫妻的恩愛。
辟惡生香:避除惡蟲的生香料。
辟惡:祛除惡氣,祛邪避災,祛除瘟病。生香,指芸香。麝香品類之一。生的麝香。
韓壽:韓壽偷香。韓壽與賈氏的故事。歷史上將“韓壽偷香”與“相如竊玉、張敞畫眉、沈約瘦腰”一起作爲風流四事。
春分:春分節氣。
蠶眠:蠶在生長過程中要蛻數次皮,每次蛻皮前有一段時間不動不食,如睡眠的狀態,故稱。
不復久:不再長久。
洛陽:河南洛陽城,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稱。
遊絲:飄動着的蛛絲。飄動的蠶絲。指繚繞的爐煙。
春冰:春天的冰。因其薄而易裂,多喻指危險的境地或容易消失的事物。
馬:桃花馬。名馬。毛色白中有紅點的馬。
榆莢:榆樹的果實。初春時先於葉而生,聯綴成串,形似銅錢,俗呼榆錢。
錢:漢代錢幣名。即莢錢,重三銖,錢面有“漢興”二字。
蒲桃:葡萄。葡萄酒。
九轉:九轉丹爐。九次提煉。道教謂丹的煉製有一至九轉之別,而以九轉爲貴。
金丹:古代方士鍊金石爲丹藥,認爲服之可以長生不老。
幾服:幾次服用。
華表:華麗的外表。也稱“華表柱”。古代設在宮殿、陵墓等大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龍鳳等圖案,上部橫插着雕花的石板。
賞析
詩起首六句,以蒼莽悽愴的筆調,描繪了一幅荒涼的邊塞圖。“代北雲氣晝昏昏”二句,寫絕域的昏暗和苦寒,平原千里,唯見蓬草飛旋。“飛蓬無復根”,狂風呼嘯之勢可見。寒雁南飛,桑葉紛落,點明此時正是秋風蕭瑟,是最容易觸發人們感傷懷遠的時節。自然環境如此惡劣,而前線戰事更是令人擔心。“晉陽”、“疏勒”二句用典:戰國時期趙襄子爲保衛晉陽,曾利用圍植晉陽宮苑四周的荻蒿苫楚,以備足箭矢。東漢大將耿恭曾被匈奴圍於疏勒城中,被壅絕水源,乃於城中穿井得水。而目前前線的景況正和它們相反,處於“無箭竹”、“乏水源”的極端困境。詩人在景物描寫中一步一步透露出思婦由思念到憂愁的心情,進而引出下面四句思婦的直接抒情,托出“良人從役”、“婦人怨曠”的主題。良人遠戍邊地屬國,離居久之,音信隔絕,怎不叫人懷念!思婦在輾轉憂思中忽發奇想:如果能有魯仲連的一枝箭,爲我射到邊地,把親人叫回來該有多好啊!相傳戰國時,燕佔齊國聊城,齊將田單攻聊城歲餘不下,魯仲連乃修書系箭上射入城中,燕將自殺,城拔。庾信活用這個典故,寫出思婦一片癡情幻象。當然,這終究是不能實現的,我們的主人公只好從往事是回憶中尋找慰藉。
接着四句,回溯到當年夫妻分別的情景:“渡遼本自有將軍”,接着說,邊塞自有那渡遼將軍鎮守,可是,漁陽的戰爭陰雲壓境界而來,報警的烽火驚動了宮廷。此時,只好送親人出征。在那“寒風蕭蕭”的水邊分別,誰知壯士一去兮至今未還!由現實而幻想,又由幻想而現實,情致委曲,一波三折。下接六句,從正面着力鋪寫思婦與征夫的相思之情。
“自從將軍出細柳”,“蕩子”隨將軍遠去,思婦空牀獨守,梳妝檯上鏤刻精緻的盤龍鏡,是丈夫敘心致誠意的信物,如今依然明可鑑形,睹物思人,能不悲從中來!芳馥四溢的麝香,佩之經月,香息不散,卻無由寄達親人,保他去惡辟邪。“明鏡餉秦嘉”用漢時秦嘉與妻徐淑兩地相思,以詩贈答的故事;“辟惡生香寄韓壽”,則用晉代賈充女與韓壽相戀,偷香相贈的故事。詩中女主人公何嘗不像徐淑和賈氏那般多情?而良辰苦短,正如“春分燕來能幾日”;青春易逝,彷彿“二月蠶眠不復久”,怎麼辦呢?還是暫且忘卻心中的憂愁,放眼看看這美麗的春光吧!最後八句即景抒懷,以飄逸之筆,寫怨曠之情。三月的洛陽,百丈遊絲映空耀眼,黃河千層堅冰破碎消融;桃花妖豔,美如白毛紅點的駿馬;榆莢初綻,巧似漢代玲瓏別緻的莢錢。大好春光豈能白白辜負?不如干一杯吧,沉醉於葡萄美酒之間。或者,閒愁無解時就去煉丹修道,如那千年矗立的華表,永葆美妙之青春。
長篇鉅製的精心結構是極爲重要的。庾信此篇伏應轉接,夾敘夾議,開合盡變,深得古體之法。開篇秋景描寫,給全詩籠罩一種悲劇氛圍,又爲思婦盼親人迴歸預埋一筆;接着,“晉陽”二句領起,“願得”二句迴應,顧盼生姿,伏應緊密。“渡遼”二句一提,旋即“妾驚”二句一頓,起伏跌宕,曲折有致。“盤龍明鏡”二句,明見“鏡”、“香”二物,實藏思婦征夫深情,藏見參差,饒富韻味。末四句學仙服丹語,飄忽遊離,似與上文乖離,實在是邏輯之必然。全篇有節次、有波瀾,究極筆力,放縱揮灑,其開頭蒼茫而來,結尾飄然而去,筆致搖曳生姿。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代北:古地區名,泛指今山西、河北北部一帶。
-
飛蓬: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後根斷,遇風飛旋,也稱「蓬蒿」,常比喻身世飄零。
-
丁丁(zhēng zhēng):形容寒雁叫聲。
-
遼水:今遼寧省境內的遼河。
-
薊門:在今北京市西南。
-
晉陽:在今山西太原。
-
箭竹:竹子的一種,杆高可達6米,堅韌,可制箭。
-
疏勒城:在今新疆喀什市附近。
-
屬國:秦漢時爲安置歸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數民族而設的行政區劃。這裏指徵戍邊疆的人。
-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南,是出塞必經之路。在這裏借指邊疆。
-
魯連:即魯仲連,戰國時期齊國高士,常爲人排憂解難。
-
燕將:《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記載,燕國攻打齊國聊城,數年不下。魯仲連射箭書給燕將,爲其陳述利害,燕將看信後自殺而退。
-
甘泉:宮名,在今陝西淳化西北甘泉山。這裏借指京城。
-
漁陽:古代郡名,在今北京密雲西南。
-
細柳:古地名,在今陝西咸陽西南。漢文帝時周亞夫在此駐軍防禦匈奴,這裏借指軍隊出征之地。
-
蕩子:指長期離家在外的人,這裏指丈夫。
-
盤龍明鏡:上面刻有盤龍圖案的銅鏡。《藝文類聚》卷三十五引《秦嘉傳》,秦嘉外出做官,妻子徐淑送其明鏡等物。
-
辟惡生香:即辟邪的香料。據《晉書·賈充傳》記載,韓壽俊邁,賈充女兒見而悅之,與之通。賈充發現女兒有異,拷問出韓壽,以女妻之,並贈辟惡之香。
-
遊絲:春天飄蕩在空中的蟲類吐出的細絲。
-
蒲桃:即葡萄。
-
九轉學神仙:古代的一種修仙方法,指多次轉行學道修煉神仙。
-
華表: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這裏借指歲月長久。
翻譯
代北一帶,整日陰雲密佈天色昏暗,千里漂泊的飛蓬找不到它原本的根。寒冷的大雁發出陣陣叫聲渡過遼水,薊門之地桑葉紛紛落下。晉陽山頭已沒有可制箭的竹子,疏勒城中也極度缺乏水源。戍守邊疆的徵人長久離家獨居,從遙遠的陽關傳來的音信越來越稀少。多麼希望能像魯仲連一樣射出一支書信之箭,寄給那思念家鄉渴望迴歸的燕將。渡遼本就有將軍負責,可寒風蕭瑟吹得水面泛起層層波紋。妻子驚訝於京城爲何烽火連連,丈夫疑惑漁陽怎麼戰事稀少陣雲難見。自從將軍離開細柳營出征在外,獨守空牀的妻子實在難以忍受寂寞。像徐淑贈送秦嘉盤龍明鏡一樣,女子也寄財物表情愫;又像賈充女兒贈給韓壽辟惡生香。春分時節燕子歸來沒幾日,二月蠶眠的時光也不會持續太久。洛陽的遊絲連綿百丈之長,黃河的春冰千片破碎穿裂。桃花的顏色燦爛如同駿馬,新開的榆莢恰似精巧的銅錢。飲一杯葡萄酒能讓人沉醉許久,沒有戰事便學習神仙之道。一定要服用幾劑金丹,希望能像華表一樣長存千年。
賞析
這首《燕歌行》是庾信早年在南朝所作。整首詩描繪了一幅宏大的邊疆與思婦交織的畫卷。開篇通過 「代北雲氣」「飛蓬」「寒雁」「桑葉」 等塞外、邊境意象,點明徵人所在環境的惡劣和身世飄零之感。進而用 「晉陽山頭無箭竹, 疏勒城中乏水源」 等語句詳述邊關戰爭的艱苦。
詩中還細膩地刻畫了徵人和思婦之間複雜的情感。既表達了徵人思歸的渴望,如 「願得魯連飛一箭,持寄思歸燕將書」;也刻畫了思婦對丈夫的思念與獨守空閨的寂寞, 「自從將軍出細柳,蕩子空牀難獨守」,以及在等待中表現出的各種情思,像借前人典故傳遞信物表深情等情節描寫。
後半部分又以春景描寫映襯她的寂寞與期盼, 「春分燕來」 「二月蠶眠」 「遊絲百丈」 「春冰千片」 「桃花顏色」 「榆莢新開」 等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對比出思婦內心的落寞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最後以飲酒求醉與求仙求長生的願望作結,讓人更感她在現實中孤獨無奈的處境。整首詩構思巧妙,描寫生動,意境開闊又深含情感蘊藉,體現了庾信早期詩歌精巧華麗又充滿情感內涵的風格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