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法
讀書要有記性,記性難強。要練記性,須用“精熟一部書”之法。不拘大書小書,能將這部爛熟,字字解得道理透明,諸家記俱能辨其是非高下。此一部便是根,可以觸悟他書。如領兵十萬,一樣看待,便不得一兵之力;如交朋友,全無親疏厚溥,便不得一友之助。領兵必有幾百親丁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氣肝膽,便此外皆可得用。何也?我所親者又有所親,因類相感,無不通徹。
只是這部書,卻要實是純粹無疵、有體有用之書,方可。倘熟一部沒要緊的書,便沒用。如領兵,親待一夥沒用的兵,交友,卻親待一夥沒用的友,如何聯屬得他人。若親待一班作奸犯科及無賴之徒,則更不可問矣。
拼音
注釋
強(qiǎnɡ):勉強。
諸家記:即各家箋註。
觸:觸類旁通。
悟:領悟。
親丁:關係比較親密的兵士。
死士:敢於死難的壯士。
意氣肝膽:意氣相投,肝膽相照。
體:本體,根本。
用:“體”外的表現方法。這裏“有體有用”,是指文章內容健康充實,表現方法完美高超。
親待:待之親密。
聯屬(zhǔ):連結。
作奸犯科:幹壞事違犯法律。
序
《讀書法》是清朝嘉道年間作者在《退庵隨筆》中寫作的一篇隨筆,記錄其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
賞析
本篇作者從宋代以來的史書雜記中,採擇關於道德、學問、養生、家禮、官常、政事等方面的語錄故實,編纂成冊,藉以“檢束身心,講求實用”“勸善黜邪,訂論砭惑”。雖有不少是道學家的迂腐說教,但也有一些論述,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作者所講的讀書法是很有道理的。他認爲,讀書要精選、精讀。爲了把道理講得易於理解、易於接受,他運用了一系列比喻(如以領兵爲喻,以交友爲喻);爲了把道理講得有說服力,他不僅以正面論述,還從相反的角度來作反證(如說不必“親待一夥沒用的兵”,不可交些“無賴之徒”),這樣,就把道理講得比較透徹了。
樑章鉅是嘉道年間一位很成功的讀書人。官位高、官譽好、著述豐,讓福建老鄉林則徐稱羨不已。他在《退庵隨筆》裏講的《讀書法》屬於經驗之談,絕非時下太監講優生學式的販賣狗皮膏藥。
能接近真理的經驗是簡單明瞭的,所以樑老先生的“讀書法”也很簡單。“讀書要有記性”,“要練記性,須用‘精熟一部書’之法”。這“精熟一部書”法,先要選定“純粹無疵、有體有用之書”,然後就是“將這部爛熟,字字解得道理透明,諸家記俱能辨其是非高下”。他相信“此一部便是根,可以觸悟他書”。至於有“根”後的好處,惟有身歷者才能體會。老先生雖用了淺易的比喻,但對好讀書名的僞讀書人而言,也是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