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爲武賦
書契天設,文明日新。將究止戈之義,式彰爲武之仁。足還太素,壽我生靈。誌肅三軍,欲致理而臻乎至理。論歸八法,見古人而教以今人。昔者楚莊,薄諸晉國。小臣請築乎京觀,厥王乃陳乎道德。謂臨戎制敵,勝不在乎幹戈。示子傳孫,事宜歸於翰墨。且武也者,戰而不陣,師惟在和。考其字以因明所自,止其戈而焉用其戈。願劍戟而器於農耕,賢哉若彼。問軍旅而對以俎豆,聖也如何。矧乎伏羲畫卦以窮微,蒼頡造書而允中。能會意以無怠,實臨文而可諷。下破山而加點,理絕乘危。上擬成以無人,誠爲動眾。以五兵爲武者,非武之資。合兩字爲武者,是武之奇。當用究言其不用,有爲詎及於無爲。鳥跡斯驗,人情可窺。亦胄普(疑)而明焉,其儀不昧。秋懸心而愁矣,厥義鹹知。是宜遵史籀之文,讚升平之主。兩階屢舞以稱聖,七德修而曰武。亦何異威而不猛,宥刑而夏楚寧施。舍之而藏,得象而筌蹄奚睹。今我後洞窮經之旨,知爲君之難。功不宰而八蠻自服,書同文而萬國鹹安。列聖摧凶,我則懷遠而柔邇。前王伐罪,我則去殺而勝殘。故得文物重新,妖氛自弭。廬人之百煉寧問,呂望之六韜可委。士有偶明,試而賦上獲讚皇風而之是(缺)
拼音

徐夤
徐夤也稱徐寅,男,字昭夢,莆田即今福建莆田市人。博學多才,尤擅作賦。為唐末至五代間較著名的文學家。文集有《徐正字詩賦》二卷,收賦八首,收詩三百六十八首。著作有《徐正字詩賦》二卷等。早年所作《人生幾何賦》、《斬蛇劍》、《御溝水》等,遠傳至渤海等國,其人皆以金書列為屏障。然而,他卻屢舉進士不第,至唐末方得以「榜上有名」。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試進士,中第一名,為福建歷史上第二個狀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幾何賦》中「一皇五帝不死何歸」句,要其改寫,徐夤答「臣寧無官,賦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東歸,閩王審知禮聘入幕,官秘書省正字。其試場所作《止戈為武賦》亦傳誦一時。五代時依王審之,不得志,歸隱家鄉,卒。有《探龍集》等多種著作,《全唐詩》收錄其詩220余首。這是常見有關徐夤的資料,《記考》及《十國春秋》均有載,也被《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文學家辭典》(古代第二分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古代詩詞曲詞典》等引用。然而這些記載並不全面,都遺漏了一個重要的情節——徐夤曾於後梁重新參加進士考試而奪魁。《四庫提要》稱其為「蓋其後裔從《唐音統簽》、《文苑英華》諸書裒輯成編,附刻家乘之後者」。阮元所編《四庫未收書提要》中著錄徐夤《釣磯文集》五卷,稱:「此為錢遵王所藏影宋本。據其族孫師仁序雲,家故有《賦》五卷,《探龍集》五卷,又於蔡君謨家得《雅道機要》,訪得詩二百五十餘首,以類相從為八卷也。
► 2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