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 上品 · 草部 · 牛膝

味苦酸(《御覽》作辛)。 主寒(《御覽》作傷寒),溼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御覽》作能老)。 一名百倍,生川穀。 《吳普》曰:牛膝,神農甘,一經酸,黃帝扁鵲甘,李氏溫,雷公酸無毒,生河內,或臨邛,葉如夏藍,莖,本赤,二月八月採(《御覽》)。 《名醫》曰:生河內及臨朐,二月八月十月,採根,陰乾。 案《廣雅》雲:牛莖牛膝也;陶宏景雲:其莖有節似膝,故以爲名也,膝當爲膝。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痿痹:中醫病名,指肢體痿弱無力,不能隨意活動的一類病症。
  • 拘攣:肌肉收縮,不能自如伸展。
  • 川穀:河谷。
  • 河內:古地區名。
  • 臨邛:古縣名。

翻譯

味道苦酸(《御覽》寫爲辛)。主要治療寒(《御覽》寫爲傷寒),溼邪導致的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能屈伸,能驅逐血氣損傷、熱邪、火爛(病症),能導致墮胎。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健耐老(《御覽》寫爲能老)。又叫百倍,生長在川穀中。《吳普》說:牛膝,神農認爲甘味,有一個版本認爲酸,黃帝、扁鵲認爲甘,李氏認爲溫,雷公認爲酸無毒,生長在內河或臨邛,葉子像夏藍,莖和根部是赤色的,二月、八月採摘(《御覽》)。《名醫》說:生長在河內以及臨朐,二月、八月、十月,採挖根部,陰乾。按《廣雅》說:牛莖就是牛膝;陶宏景說:它的莖有節像膝,所以以此命名,膝應當寫爲膝。

賞析

這段內容主要是對牛膝這味中藥的藥性、主治病症、生長環境及採摘時間等進行介紹。描述了牛膝的味道、對多種病症的作用,如寒邪病症、痿痹拘攣等。強調了其在中醫藥中的重要性和獨特功效。同時還記載了不同醫家的觀點以及相關採摘等信息,爲研究牛膝的藥用價值和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古代對牛膝的認知,現代對中藥的研究和應用會結合更科學的方法和大量臨牀實踐。

無名氏

漢代佚名作者的統稱。 ► 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