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 · 卷一 · 木猶龍
木龍出遼海,爲風濤漱擊,形如巨浪跳蹴,遍體多著波紋,常開平王得之遼東,輦至京。開平第毀,謂木龍炭矣。及發瓦礫,見木龍埋入地數尺,火不及,驚異之,遂呼爲龍。不知何緣出易於市,先君子以犀觥十七隻售之,進魯獻王,誤書“木龍”犯諱,峻辭之,遂留長史署中。先君子棄世,余載歸,傳爲世寶。丁丑詩社,懇名公人賜之名,並賦小言詠之。周墨農字以“木猶龍”,倪鴻寶字以“木寓龍”,祁世培字以“海槎”,王士美字以“槎浪”,張毅儒字以“陸槎”,詩遂盈帙。木龍體肥癡,重千餘斤,自遼之京、之兗、之濟,由陸。濟之杭,由水。杭之江、之蕭山、之山陰、之余舍,水陸錯。前後費至百金,所易價不與焉。嗚呼,木龍可謂遇矣!
余磨其龍腦尺木,勒銘志之,曰:“夜壑風雷,騫槎化石;海立山崩,煙雲滅沒;謂有龍焉,呼之或出。”又曰:“擾龍張子,尺木書銘;何以似之?秋濤夏雲。”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木龍出自遼海,經歷了風浪的衝擊,它的形狀就像巨浪跳躍的樣子,全身附着許多波紋,開平王常遇春在遼東得到它,並用專車把它運到京城。後來開平王府遭遇火災,大家都認爲木龍也被焚燬成爲焦炭了。等到扒開瓦礫,發現木龍埋在地下幾尺深,火沒有燒到它,大家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於是就把它稱作“龍”。不知道什麼緣故木龍後來被拿到集市上兜售,家父用十七隻犀角酒杯買到了它,意欲進獻給魯憲王,因爲進獻的章表上誤寫了“木龍”二字,犯了忌諱,被魯王嚴詞拒絕,於是它就留在了父親的長史官署中。父親去世後,我把它運回家中,當作傳世之寶。
丁丑年(1637年)朋友們起詩社,我就請詩社裏的名人給它起個名字,並賦短詩來歌詠它。周墨農起名爲“木猶龍”,倪元璐起名爲“木寓龍”,祁彪佳起名爲“海槎”,王業洵起名爲“槎浪”,張弘起名爲“陸槎”,爲它所賦的詩甚至將近一冊。木龍體積龐大,重達一千多斤,從遼東到京城,到究州,到濟州,走的是陸路。再從濟州到杭州,走的是水路。最後從杭州到江邊,到蕭山,到山陰,到我家,水路、陸路交錯。除去購買時的花費,前後所有花費有一百兩銀子。哎呀,木龍真是際遇難得啊!
我磨平木龍頭上的尺木,刻上銘文:“曲谷中風雷大作,好像張騫所乘的船化爲巨石;大海波濤卷立而起,高山震滿崩塌,煙雲在空中翻滾;有人說有龍要出來了。”又寫道:“擾龍的張岱,在龍頭的尺木上刻下銘文。用什麼來比擬這木龍呢?秋天的波濤,夏天的雲彩。
注釋
木龍:即木猶龍,一種化石。
跳蹴:跳躍。
常開平王:常遇春,字伯仁,安徽懷遠人。明代開國功臣,死後追封開平王。
京:這裏指南京。
發:挖掘。
出易:出賣,交易。
先君子:已去世的父親。
犀觥:犀牛角做的飲酒器。
魯獻王:“獻”當作“憲”,即第十代,魯王朱壽鋐,萬曆二十八年封,崇禎九年卒,諡號憲。
峻辭:嚴詞拒絕。
棄世:去世。
丁丑: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
小言:簡短的詩詞。
周墨農:字又龍,號墨農,張岱的好友。
字:取名。
倪鴻寶:名元璐,字汝玉,號鴻寶,浙江上虞人,官至尚書,以書畫名於世。
祁世培:名彪佳,字虎子,又字幼文、弘吉,號世培,別號遠山堂主人,紹興人,著名戲曲家。
王士美:名業洵,字士美,浙江餘姚人。
張毅儒:張岱的族弟張弘,排行第八,善詩文。
盈帙:滿卷。
與:抵得上。
遇:受到賞識,禮遇。
尺木:龍頭上面的如博山形的東西。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鱗介篇》:龍頭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昇天。
騫槎:漢代張騫曾出使西域,傳說尋求到了河源,後人附會說他使用了槎,槎是通往天河的工具。見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荊楚歲時記》:“漢武帝令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月而去,至一處,見城郭如官府,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曰:‘此是何處?’答曰:‘可問嚴君平。’織女取支機石與騫還。後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牛女。’所得支機石,爲東方朔所識。”
張子:作者的自稱。
序
張岱除了景物描寫清新自然之外,本篇短小精悍的小品文,也盡顯他長於敘事狀物之才,尤其張岱刻在木猶龍上的銘文:“夜壑風雷,騫槎化石;海立山崩,煙雲滅沒;謂有龍焉,呼之或出。”好像一幅驚天動地、壯闊富麗的龍出世的畫面在眼前展開。
賞析
木猶龍是一件木製而形似龍形的文物,它出自遼海,在經過無數年海上風濤的擊打後,它自己也便像個跳躍的巨浪,遍體都覆蓋着波紋。說起它的歷史,就比較曲折了。時代開國後,它先被開平王常遇春得到,用輦拉到了京城。等到開平王府被毀之後,大家都認爲木猶龍一定被燒成木炭了。等到挖開瓦礫,才發出它被埋在地上,有幾尺那麼深,所以沒被火波及,衆人極爲驚異,於是把它叫“龍”。
後來不知道因爲什麼渠道,這個木猶龍被放在市面上出售,張岱的父親張燿芳慧眼獨具,不吝錢財,用十七隻犀牛角製成的酒杯換取了它。當時張燿芳在兗州魯獻王處任職,見到這樣的好東西,首先考慮到了他的上司,於是,將它獻給了魯獻王,並且在呈獻時寫下了“木龍”兩個字。一看到“龍”這個字眼,魯獻王就不敢收了,這種犯諱的事兒,他是觸也不敢觸的。這樣,就留在了張燿芳的長史府中。等到張燿芳去世後,張岱船載而歸,成爲他們家的傳世之寶。1637年詩社的同志聚合,張岱特意邀請諸人賜名題詠。周墨農、倪鴻寶、祁世培、王士美、張毅儒諸人都有題字並寫了許多詩作。
張岱爲自己擁有這件文物感到慶幸,不過,他覺得木猶龍也應該感到慶幸。你看它,體形那麼巨大,身材那麼肥碩,重達一千多斤。陸地上,它從遼海到京城,又到兗州,又到濟南;水路上,它從濟南到杭州。從杭州到長江,一路到蕭山、到山陰、到張家,水路陸路交錯,前後花費了百金,更不用說當初用於交換它的價格了。衆人都有題作,張岱更是用心良苦地將它身上磨出一尺長的平面來,做了題銘:“夜壑風雷,騫槎化石;海立山崩,煙雲滅沒;謂有龍焉,呼之欲出。”不但寫它的誕生經過,而且真把它當作出沒於海濤雲霧之間了龍了。又寫道:“擾龍張子,尺木書銘;何以似之?秋濤夏雲。”他用驚擾了“龍”的惶恐心情,將它比作是秋天的波濤和夏天的雲彩,喜愛之情,可謂溢於言表。

張岱
張岱,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爲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爲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 227篇诗文
張岱的其他作品
- 《 西湖七月半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七 · 雷殿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二 · 表勝庵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一 · 金乳生草花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五 · 劉暉吉女戲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六 · 齊景公墓花樽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二 · 西湖西路 · 玉泉寺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七 · 愚公谷 》 —— [ 明 ] 張岱
相关推荐
- 《 陶庵夢憶 · 卷二 · 砂罐錫注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一 · 金山夜戲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四 · 祁止祥癖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六 · 朱氏收藏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四 · 張氏聲伎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一 · 日月湖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五 · 朱楚生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三 · 白洋湖 》 —— [ 明 ] 張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