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水部·密陀僧
釋名
亦名沒多僧、爐底。
氣味鹹、辛、平、有小毒。
主治
痰結胸中不散。用密陀僧一兩,加醋和水各一碗,煎幹,研爲末。每服取末二錢,以酒和水各一小碗,煎成一碗,趁熱服下。以吐出痰涎爲好。
消渴飲水。用密陀僧二兩,研末,在開水中浸過,取出,加一點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服時用濃蠶繭鹽湯、或茄根湯、或酒送下都行。第一天吃五丸,以後每天增加九丸,直到一次吃到三十丸爲止,不可多服,五、六次後,如見水噁心,即可停藥。噁心時可吃點幹食壓一下。
赤白下痢。用密陀僧三兩,燒成黃色,取出研細,每服一錢,醋茶送下,一天吃三次。
痔瘻。用銅青、密陀僧各一錢,麝香少許,共研細,以口水調和塗患處。
嬰兒泡瘡(遍身象魚鰾,又象水晶,破則流水,瘡又再生)。用密陀僧研末灑敷,內服蘇合香丸。
驚氣失音。用密陀要一茶匙,茶調服,即愈。
腋下狐臭。先洗淨腋下,油調密陀僧末塗上。另用一錢密陀僧末放入熱蒸餅中,夾在腋下。
口臭。用密陀僧末一錢,醋調漱口。
口瘡。用煅過的密陀僧,研末,敷瘡上。
鼻內生瘡。用密陀僧、香白芷,等分研末,蠟燭油調塗患處。
一切黑瘢。用密陀僧二兩,研細,人乳調搽。夜間搽藥,白天洗去。
夏月汗斑如疹。用密陀僧八錢、雄黃四錢,共研細。先以薑片擦皮膚髮熱,再用此薑片蘸藥粉擦汗斑。次日斑疹焦枯。
骨疽(一名“多骨瘡”,瘡內不時露出細骨)。用密陀僧末加桐油調勻,攤貼患處。
臁瘡。用密陀僧末加香油調成膏,攤在油紙上反覆貼患處。
附方
密陀僧和鉛丹,功用大致相似:墜痰、定驚、拔毒,是主要的。膏藥中常用密陀僧代替鉛丹。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
李時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綱目·草部·牛膝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谷部·大豆豉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水部·醴泉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車前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木部·石南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海藻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山慈姑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澤瀉 》 —— [ 明 ]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