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菜部·薯蕷
釋名
薯,土薯、山薯、山芋、山藥、玉延。
氣味
(根)甘、溫、平、無毒。
主治
心腹虛脹,手足厥逆,不思飲食。用薯蕷半生半炒爲末。每服二錢,米湯關定。一天服二次。
禁口痢。治方同上。
小便數多。用薯蕷(礬水煮過)、白茯苓,等分爲末。每服二錢,水送下。
痰風喘急。用生薯蕷(搗爛)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勻,北熱一次飲服。
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用薯蕷、白朮各一兩,人蔘七錢半,共研爲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湯送下。
溼熱虛泄。用薯蕷、蒼朮等分,加飯做成丸子米湯送服。
腫毒初起。用帶泥的薯蕷、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過,研細敷塗即散。
手足凍瘡。有薯蕷一截,磨泥敷上。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
李時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綱目·獸部·鼴鼠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水部·砂鍋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木部·榆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鱗部·魚子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茈胡(柴胡)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木部·南燭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木部·桑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牡丹 》 —— [ 明 ]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