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鱗部·白花蛇
釋名
蘄蛇、褰鼻蛇。
氣味
(肉)甘、鹹、溫、有毒。
主治
風癱、癘風、疥癬。用白花蛇肉四兩(酒炙),天麻七錢半,薄荷、荊芥各二錢半,共研爲末,加好酒二升、蜜四兩,熬成膏。每服一碗,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後須在暖處出汗,十日後可見效。此方名“驅風膏”。除本方外,還有“世傳白花蛇酒”、“瑞竹白化蛇酒”、“瀕湖白花蛇酒”等,亦治各種風疾。
大訂風及一切風瘡。用白花蛇、烏梢蛇、土蝮蛇各一條,酒泡過,取肉曬乾,加苦蔘頭末四兩,共研爲末,再加皁角一斤(切小,酒浸,去酒),一起在水中揉出濃汁,熬膏調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吸聖散煎湯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後吃點稀飯壓往。三日一浴,取葉,避風。此方名“三蛇愈風丹。”
刀漏瘰癧,遍發麪腋,癢痛難忍,憎寒發熱。用白花蛇在酒中泡過後取肉二兩,炒幹;生犀角一兩二錢五分,研細;黑牽牛五錢,半生半烽;青皮五錢,各藥共研爲末,每取二錢,加膩粉五分,黎明時以糯米湯調服。瀉下惡物。即爲有效。十日一服,可絕病根。忌發物,此名“三因白花蛇散”。
痘瘡黑陷。用白花蛇連骨炙。勿令炙焦,取三錢,加大丁香工枚,共研爲末。每服五分,水和淡酒關定,有特效。不久,身上發熱。瘡主紅活。此方名“託痘花蛇散”。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
李時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綱目·草部·白附子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人部·人中黃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馬勃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胡黃連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獸部·鮓答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菜部·胡瓜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獸部·羚羊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木部·榆 》 —— [ 明 ]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