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紫殿:皇宮中的宮殿,這裏代指宮殿。
- 北扉:北面的門。
- 史臣:史官,負責記錄歷史的官員。
- 尚方衣:尚(shàng)方,古代製作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尚方衣即指官員穿着的由尚方製作的整齊華美的官服。
- 玉珮:佩戴在身上的玉製裝飾品,走動時會發出聲響,此處借指上朝官員。
- 聽雞入:古代宮中會有雞叫報時,官員們聽到雞叫便入朝。
- 宮花:皇宮中所簪戴的花,通常在有慶典等活動時官員會佩戴。
- 走馬歸:騎着馬快速回家。
- 違伏枕:因病臥牀而未能行事。違,違背、錯過;伏枕,躺在牀上。
- 高閣靄餘輝:高閣籠罩在餘暉之中。靄,籠罩的意思。
- 五雲:五色祥雲,這裏代指皇帝所在之處、皇宮。
- 雙龍傍輦飛:輦(niǎn),帝王或后妃所乘的車。雙龍代指皇帝,意思是曾經見到皇帝出行時,車子旁伴飛的氣象。
翻譯
皇宮東邊敞開北面的大門,史官們都穿着出自尚方的華服。常常佩着玉珮,聽到雞鳴就入朝,曾戴着宮花騎着快馬回家。如今生病臥牀不能上朝,只能空自吟着高閣籠罩在餘暉中的景象。回首看那皇宮所在的方向已如白雲般遙遠,依然記得當年伴隨皇帝出行時那壯觀的場景。
賞析
這首詩是文徵明回憶往昔的作品。開頭兩句描繪出當年在宮中時衆史官儀表堂堂入朝的莊重場面,渲染了宮廷的威嚴。「每懸玉珮聽雞入,曾戴宮花走馬歸」進一步通過具體細節展現往日在宮中任職時的生活,入朝時的端莊肅穆與退朝後的輕快得意躍然紙上,從中可見詩人當年躊躇滿志。「此日香爐違伏枕,空吟高閣靄餘輝」則筆鋒一轉,將畫面拉回到當下,點明如今自己因病只能臥於牀上,面對高閣餘暉空自吟詩,與前文的輝煌往昔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歲月變遷後的落寞與無奈。最後兩句「五雲回首滄江遠,猶記雙龍傍輦飛」,詩人回首望向皇宮的方向,距離已遠如隔滄江,但對曾經陪伴皇帝輦車出行的盛大場面仍記憶深刻,流露出詩人對往昔宮廷生涯的深深懷念以及年華不再、壯志未酬的感慨。整首詩借今昔對比,以細膩的筆觸和優美的語言,傳達出複雜而深沉的情感。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
文徵明的其他作品
- 《 新寒 》 —— [ 明 ] 文徵明
- 《 錢氏池上芙蓉 》 —— [ 明 ] 文徵明
- 《 是晩過行春橋翫月再賦 》 —— [ 明 ] 文徵明
- 《 詠文信國事四首 其二 》 —— [ 明 ] 文徵明
- 《 送石齋太傅致仕還蜀 其二 》 —— [ 明 ] 文徵明
- 《 追送石潭宗伯次歸舟喜雨韻 》 —— [ 明 ] 文徵明
- 《 同次明諸君采蓮涇閒泛 》 —— [ 明 ] 文徵明
- 《 過張秋追懐武功先生遺蹟 》 —— [ 明 ] 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