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菜部·苦瓜

釋名 錦荔枝、癩葡萄。 氣味 (瓜)苦、寒、無毒。(子)苦、甘、無毒。 主治 (瓜)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子)益氣壯陽。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釋名:解釋名稱由來。
  • 錦荔枝:苦瓜的別稱,因其外觀色彩等特徵而得名。
  • 癩葡萄:也是苦瓜別名,因苦瓜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類似癩皮而得名。
  • 氣味:這裏指性味。
  • 除邪熱:去除體內不正常的熱邪。
  • 解勞乏:緩解身體的勞累、疲倦。
  • 清心明目:使內心清爽,眼睛明亮。
  • 益氣壯陽:補充身體的氣,增強男性陽氣。

翻譯

關於苦瓜的釋名:也叫錦荔枝、癩葡萄 。 它的性味:(苦瓜本身)味道苦,性寒涼,沒有毒性。(苦瓜籽)味道苦且甘甜,沒有毒性。 主治功效:(苦瓜)可以去除體內的邪熱,緩解身體的疲勞,讓人心神清爽、眼睛明亮。(苦瓜籽)能夠增加人的元氣,增強男性的陽氣。

賞析

這篇短文出自《本草綱目》,以很簡潔明瞭的方式介紹了苦瓜的相關知識。從釋名部分能看出古人給事物命名的豐富聯想和獨特視角。對氣味的記載是傳統中醫藥中對藥物性味的精準把握 ,也是判斷藥物功效的重要依據。主治部分針對苦瓜不同部位闡述了其藥用價值,反映出古人長期對自然植物觀察和實踐總結出的寶貴醫學經驗。它讓讀者清晰地瞭解到苦瓜不僅可作爲食物,還具有一定藥用作用,是古代本草學知識精準且實用的體現,對後世研究古代醫藥知識和日常養生等都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 。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