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木部·茯苓

釋名 茯靈、茯兔、鬆腴、不死麪,抱根者名茯神。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兩(去皮)、沉香半兩,共研爲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飯後服,人蔘湯送下。 虛滑遺精。用白茯苓二兩、縮砂仁一兩,共研爲末,加鹽二錢,將瘦羊肉切薄片蘸藥炙熟吃,酒送下。 濁遺帶下(男子元陽虛損,精氣不固,小便下濁,餘瀝常流,夢寐我驚,頻頻遺泄。婦人白帶)。用白茯苓(去皮)四兩,挖空一處,填入豬苓四錢半,煮開多次人,取出曬乾,去掉豬苓,研爲末,化黃蠟調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服一丸,空心服,唾液送下。以尿清爲度,忌米醋。此方名“威喜丸”。 小便頻多。用白茯苓(去皮)、幹山藥(去皮),在白礬水中漬過,焙乾,等分爲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小便淋瀝不禁。用白茯苓、示茯苓,等分爲末,加不揉洗去筋,控幹,以酒煮地黃汁搗成膏調爲丸子,如梧子在。每嚼一丸,空心服,鹽酒送下。 滑痢不止。用白茯苓一兩、木香(煨)半兩,共研爲末,每服二錢,紫蘇木瓜湯送下。 妊娠水腫,小便不利,惡寒。用赤茯苓(去皮)、葵子各半兩,共研爲末。每服二錢,水送下。 突然耳聾。用黃蠟不拘多少,和茯苓末細嚼。茶湯送下。 痔漏。用赤、白茯苓(去皮)、沒藥各二兩,破故紙四兩,在石臼中搗成一塊,酒浸數日,取出,放入木籠蒸熟,曬乾爲末,加酒,糊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水腫尿澀。用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湯,每日飲服。有效爲止。 附方茯苓是真菌類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菌核。常寄生在赤松或馬尾松的根上。本品入藥,有以下各種 茯苓皮:爲茯苓的外皮。利不消腫。 赤茯苓:是除去茯苓皮後內部的淡紅色部分。清利溼熱。 白茯苓:是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健脾滲透溼。 茯神:是白茯苓中心穿有松樹根者。寧心安神 神木:是茯苓中間的木塊。治腳氣攣痛。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