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木部·楓香脂
釋名
白膠香。
氣味
辛、苦、平、無毒。
主治
吐血、鼻血。用白膠香、蛤粉,等分爲末,薑汁調服。
吐血、咯血。用白膠香、銅青各一錢,研爲末,放入幹柿內,紙包煨熟吃下。又方:用白膠香(切片,炙黃)一兩、新棉一兩,燒灰爲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便癰膿血。用白膠香一兩,研爲末,加麝香、輕粉少許,摻敷患處。
瘰癧軟癤。用白膠香一兩,化開,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末,加入攪勻,成膏後攤貼患處。
瘡不收口。用白膠香、輕粉各二錢,豬油調塗。
惡瘡。用白膠香、松香各一兩,加麻油、黃蠟各二錢半,一起溶化,再放入冷水中充分調勻,攤貼患處。此方名“水沉金絲膏”。
小兒疥癬。用白膠香、黃櫱、輕粉,等分爲末,加羊骨髓調勻敷塗。
大便不通。用白膠香如半棗大一塊、鼠糞兩枚,共研勻,加水調成挺子,納入肛內,過一會即可通便。
附方
白膠香是楓香樹的樹脂,功能止血、活血、解毒、生肌、止痛。趙學敏在〈本草納目拾遺〉一書中,增加了楓香樹的一項藥用部分,即它的乾燥的成熟果實,藥名“路路通”,味苦、性平、微澀,能通經利水,除溼熱痹痛,治月經不調、周身痹痛、小便不利、腰痛等症(但陰虛內、經水過多及孕婦忌用。)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
李時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綱目·草部·鼠麴草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車前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石部·菩薩石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芫花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牛膝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石部·石燕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黃藥子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果部·慄 》 —— [ 明 ]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