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草部·白頭翁

釋名 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氣味 (根)苦、溫、無毒。 主治 熱痢下重。用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櫱、秦皮各三兩,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長。不愈再服。婦人產後痢虛極者,可加甘草、阿膠各二兩。 下痢咽痛。用白頭翁、黃連各一兩,木香二兩,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用服。 腸墜偏腫。用白頭翁根,搗敷患處。 包痔腫痛。治法同上。 小兒禿瘡。治法同上。 附方 白頭翁的主要藥效是:清熱、涼血。近年多用它作爲治療痢疾的要藥,對急性及慢性阿米巴痢。功效都比較顯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你提供的這段內容竝不是古詩詞,而是關於中葯材白頭翁的介紹,包括其釋名、氣味、主治病症以及附方等,主要是一些毉學方麪的描述和用葯方法。如果你還有其他真正的古詩詞需要繙譯和賞析,請隨時告訴我。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