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水部·不灰木

釋名 亦名無灰木。其色白,如腐爛的木材,燒之不燃。 氣味 甘、大寒、無毒。 主治 肺熱咳嗽。用不灰木一兩半、玄精石二兩、灸甘草半兩、貝母一兩半、天南星(白礬水煮過)半兩,共研細。每服半錢,薑湯送下。 咽喉腫痛,五心煩熱。用不灰木(先以牛糞燒紅)四兩、玄精石(煅紅)四兩、真珠一錢,共研細,加糯米少許,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服時,用生地黃汁、粟米淘水研化後吞下。每天服兩次。 吐瀉煩滿,氣逆腹脹。以不灰木、陽起石(煅起)、阿魏各半兩,巴豆(去心)、杏仁(去皮)各二十五個,共研細。加粟米飯,做成丸子,如櫻桃大。每服一丸。服時,把丸子穿一孔,在燈上燒到煙盡,再研爲末,薑湯送下。 附方 有人根據《綱目》對不灰木的描述,如“其色白如爛木,燒之不燃,以此得名。”“要燒成灰,但斫破,以牛乳煮了,黃牛糞燒之,即成灰。”“形如針文,燒之無煙。”認爲“這些性質和現在的石棉很相似,可能就是石棉。”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