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草部·黃芪
釋名
亦名戴糝、戴椹、草、百本、王孫。(“芪”原作爲“耆”)。
氣味
(根)甘、微溫、無毒。
主治
小便不通。用黃芪二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小兒減半。
酒疸黃疾(醉後感寒,身上發赤、黑、黃斑)。用黃芪二兩、木蘭一兩,共研細。每服少許。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白濁。用鹽炒黃芪半兩、茯苓一兩,共研細。每服一錢。
萎黃焦渴(每與癰疽發作,先後伴隨)。用黃芪六兩,一半生焙,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黃。二藥共研細。每服二錢,一天兩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老人便祕。用黃芪、陳皮各半兩,研細。另用大麻子一合,搗爛,加水揉出漿汁,煎至半乾,調入白蜜一匙,再煮過,把黃芪、陳皮末加入調勻服下。兩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血。用黃芪、黃連,等分爲末,加麪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
血淋少淋。用黃芪、人蔘,等分爲末。另用蘿蔔四、五片,加蜜二兩,稍稍灸過後,蘸藥末吃下,以鹽水送服。
吐血。用黃芪二錢半、紫背浮萍五錢,共研爲末。每服一錢,姜蜜水送下。
咳膿咳血,咽乾(這是虛熱,不可吃涼藥)。用黃芪四兩、甘草一兩,共研爲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
肺癰。用黃芪二兩研細,每取二錢煎湯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甲疽(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用黃芪二兩、茹一兩,醋浸一宿,加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塗瘡上。一天三次。
胎動不安(腹痛,下黃汁)。用黃芪、芎各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陰汗溼癢。用黃芪酒炒後研細,切熟豬心蘸着吃,有效。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
李時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綱目·水部·石硫磺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百部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谷部·大豆黃卷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人部·人糞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杜衡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鐵線草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遠志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果部·蓮藕 》 —— [ 明 ]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