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樑諫追楚師
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鬥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我則使然。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也。漢東之國,隨爲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熊率且比曰:“季樑在,何益?”鬥伯比曰:“以爲後圖。少師得其君。”
王毀軍而納少師。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
季樑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豐備,何則不信?”對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蠡也,謂其備腯鹹有也。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慄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所謂馨香,無讒慝也。故務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禋祀。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
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楚武王侵犯隨國,派薳章去要求議和。軍隊紮在瑕地,等待談判的結果。隨國派少師來主持議和。
鬥伯比對楚王說:“我們不能在漢水以東得志,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啊!我們擴大軍隊,增加裝備,以武力威脅鄰國。它們怕起來了,就協同對付我國,很難離間它們。漢水以東,要算隨國最大。如果隨國驕傲起來,必定拋棄那些小國。小國離散,咱們楚國就可從中得利了。少師這人,一向狂妄自大,請把我們的軍隊擺出個窩囊的樣子,使他更加傲慢起來。”熊率且比說:“隨國還有個季樑哩,這有什麼作用?”鬥伯比說:“以後會有用處的呀!少師很得國君的寵信啊。”
於是楚武王故意損毀軍容,接待少師。少師回去,果然請求追擊楚軍。隨侯將要答應他,季樑急忙阻止,說:“上天正在幫楚國,楚軍的疲弱,恐怕是騙我們上當吧,君王何必急於出師呢?臣聽說,小國所以能抗拒大國,是因爲小國得道而大國淫暴。什麼是道呢?就是忠於人民,取信於鬼神。國君經常考慮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官史官老老實實向神靈祭告,就是信。現在人民在捱餓而君王縱情享樂,祝官史官卻在祭神時虛報功德,臣不知道這樣如何能抗拒大國!”隨侯說:“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純正,膘肥肉壯,祭器裏的黍稷也很豐盛,怎麼不能取信於鬼神呢?”季樑說:“人民纔是鬼神的主人啊。聖明的君主總是先把人民的事情辦好,再致力於祭祀鬼神。所以在進獻犧牲時就禱告說:‘請看獻上的牲畜多麼碩大肥壯啊!’意思就是說:我國人民普遍都有生產的能力,請看他們的牲畜肥大而蕃盛,沒有生癬生病,備用的牲畜充分得很!在奉上黍稷時就禱告說:‘請看獻上的黍稷多麼潔淨而豐盛啊!’意思就是說: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沒有災害,請看我國人民多麼和睦、收成多麼豐盛。在進獻美酒甜酒時又禱告說:‘請嚐嚐我們用好米釀成的美酒吧!’意思是說:請看在我全國上下都有美德,不幹沒天良的事!由此可見,所謂馨香,就是上上下下有德性而沒有讒言和邪行。所以能夠忠心從事三時的農作,講習五教,親和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於是人民都很和睦,鬼神也就賜福,他們一舉一動都有成就。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缺了主人,光靠您的祭禮豐盛,怎麼會得到幸福呢?您還是先整頓內政,和周圍兄弟之國親密友好,也許可以避免災禍吧。”
隨侯感到恐懼,於是整頓內政。楚國不敢侵犯它。
注釋
楚:羋(mǐ)姓國。西周時立國於荊山一帶。周成王封其首領熊繹以子男之田,爲楚受封的開始。後來楚國自稱王,與周處於對立地位。楚武王爲楚國第十七代君。楚也稱荊。隨:姬姓。今湖北隨縣。
薳章:楚大夫。
瑕:隨地。今湖北隨縣境。
少師:官名。董:主持。
鬥伯比:楚大夫。楚子:指楚武王。因楚爲子爵,故稱楚子。
漢東:指漢水以東的小國。
我則使然: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張:陳列。被:同“披”。
侈:驕傲自大。
羸:使…瘦弱。羸師:故意使軍隊裝作衰弱。
熊率且比:楚大夫。
季樑:隨國的賢臣。
授:付予。楚強盛,古人認爲天意如此。
淫:淫亂,暴虐。
祝史:管理祭祀的官吏。正辭:如實說明,不欺假。
餒:飢餓。
矯:假。
牲牷:純色而完整的牛、羊、豬。腯:肥壯。
粢盛:盛在祭器裏供神用的穀物。黍、稷叫粢,裝進器皿之後叫盛。
碩:大,高大。
瘯蠡:六畜所患皮膚病。
鹹有:兼備而無所缺。
醴:甜酒。嘉:美好,善良。慄:敬。旨:美味。或說,慄是新收穫的糧食。
讒:誣陷人的壞話。慝:邪惡。
五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九族:上自高、曾、祖、父,下至子、孫、曾、玄,加上本身。另一說,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合爲九族。
禋祀:誠心祭祀。
序
本文出自《左傳·桓公六年》。內容反映了春秋時代對於民和神的關係的一種新的進步主張:民是主體,神是附屬。所以好的君主必須首先做好對民有利的事,然後再去致力於祭祀神祇一類的事,即“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季樑先是忠民信神並提,然後深入論述應該以民爲主,神爲附。在談到神的地方都是從民着眼,所以說服力很強,能使“隨侯懼而修政”。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 328篇诗文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八年 》 —— [ 周 ] 左丘明
- 《 烏夜啼 · 從宦元知漫浪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襄公 · 襄公二十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莊公 · 莊公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季札觀周樂 》 —— [ 周 ] 左丘明
- 《 國語 · 諸稽郢行成於吳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僖公 · 僖公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駒支不屈於晉 》 —— [ 周 ] 左丘明
相关推荐
- 《 虞美人 · 玉簫驚報同雲重 》 —— [ 宋 ] 范成大
- 《 黃州快哉亭記 》 —— [ 宋 ] 蘇轍
- 《 阿房宮賦 》 —— [ 唐 ] 杜牧
- 《 三登樂 · 今夕何朝 》 —— [ 宋 ] 范成大
- 《 送天台陳庭學序 》 —— [ 明 ] 宋濂
- 《 卜算子 · 涼夜竹堂虛 》 —— [ 宋 ] 范成大
- 《 戰國策 · 鄒忌諷齊王納諫 》 —— [ 漢 ] 劉向
- 《 左傳 · 僖公 · 僖公四年 》 —— [ 周 ] 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