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谷部·罌子粟
釋名
米囊子、御米、象谷。
氣味
(米)甘、平、無毒。(殼)酸、澀、微寒、無毒。
主治
反胃吐食。用白罌粟米三合、人蔘末三錢、生山芋五寸(切細),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薑汁及鹽少許,和勻分服。
赤白痢。用罌粟米(炒)、罌粟殼(炙),等分爲末,加煉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熱痢便血。用粟殼(醋炙)一兩、陳皮一兩,共研爲末。每服三錢,烏梅湯送下。
久痢不止。用粟殼(醋炙)爲還想,加蜜成丸了,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姜三片,煎至八層溫服。又方:粟殼十兩(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並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又方:用粟殼(蜜炙)、厚朴(姜制)各四兩,共研爲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忌食生冷。
水泄不止。用罌粟殼一枚(去蒂膜),烏梅肉、大棗肉各十枚,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
久咳不止。用粟殼,去筋,蜜炙爲末。每服五分,蜜湯送下。
久咳自汗。用粟殼二兩半,去蒂膜。醋炒,取一兩與烏梅半兩焙乾研末。每服二錢,臨臥時開水送下。此方名“百勞散”。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
李時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綱目·草部·香蒲、莆黃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果部·杏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木部·欀香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水部·露水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果部·櫻桃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水部·百草霜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果部·嬰奧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獸部·黃鼠 》 —— [ 明 ]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