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轉庵榴花韻

良辰競渡常傴指,愛花頌花奚謗毀。 年年五月見紅榴,重著賜衣憐杜甫。 佳節有名名不去,閱甫逢辰何自苦。 薄俗傳訛成力競,作戲輕生爲酒使。 惆悵劉郎擊節詞,招屈亭前但流水。 明當鍊鏡非常規,我輩持觴甯越矩。 只爲榴花飲亦佳,況是轉庵吟入髓。 浮花浪蕊竟何爲,穠豔芳心誠可喜。 不應寂寞負澄鮮,同社聯翩須記取。 相期竟到無何鄉,徙倚更約憑虛子。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傴指(yǔ zhǐ)**:彎着手指計算。
  • 奚(xī):爲什麼,怎麼。
  • 重著賜衣:杜甫曾有關於皇帝賞賜衣物之事,此處借指相關典故。
  • 閱甫:查閱杜甫的詩作。
  • 逢辰:遇到特定的時節。
  • 薄俗:輕薄的習俗。
  • 訛(é):錯誤。
  • 力競:全力競爭。
  • 擊節:打拍子,這裏表示讚賞 。
  • 鍊鏡:這裏推測「鍊」同「煉」,「煉鏡」具體含義結合上下文似與遵循某種規則或儀式有關,不太常見確切解釋,推測可能是特定文化語境下有關特定活動(類似祭祀等)的一個動作或步驟。
  • 越矩:超越規矩。
  • 浮花浪蕊:指尋常的花草,比喻輕浮的人。
  • 穠豔(nóng yàn):豔麗。
  • 澄鮮:清新美好的樣子。
  • 徙倚(xǐ yǐ):徘徊,流連不去。
  • 憑虛子:指仙人一類,寓意超凡脫俗之人。

翻譯

美好的日子裏人們常掰着手指期待龍舟競渡,喜愛並歌頌花朵又何必去詆譭它們呢。每年五月就能看到火紅的石榴花,就像人們憐惜杜甫曾被賞賜衣物(回想他的經歷)。佳節因爲有名而一直流傳,翻閱杜甫詩作時恰逢佳節,可他爲何還要如此自苦。輕薄的習俗以訛傳訛變成全力競爭的樣子,有人爲了飲酒作樂輕易捨生忘死。劉郎讚賞所作的詩詞讓人惆悵不已,如今招屈亭前只有潺潺的流水。明天進行某種儀式(煉鏡,具體儀式未知)並非常規做法,我們舉杯飲酒又怎會超越規矩。只因爲石榴花而飲酒也是十分美好之事,更何況轉庵所作的詩已深入骨髓般精妙。那些尋常輕浮的花草到底有什麼用呢,石榴花豔麗又飽含深情實在叫人歡喜。不應讓這美好清新的事物寂寞度過,大家攜手聯歡一定要記在心裏。相互約定一同到達超凡脫俗的美好世界,然後徘徊流連,再邀約那仙人般的超凡之人。

賞析

這首詩圍繞一些傳統佳節習俗以及石榴花展開。開篇通過良辰競渡引出對愛花頌花的感慨,表明對於美好事物應欣賞而非詆譭的態度。接着以五月紅榴花引出杜甫等典故,增添了歷史文化氛圍,表達出對古人在佳節之時心境的思考。詩中批判了當時輕薄訛傳的習俗和一些不健康的競爭行爲與輕生態度。「惆悵劉郎擊節詞,招屈亭前但流水」一句,營造出一種物是人非、時光流逝的惆悵感,借古人詞句襯托出當下的某種寂寥。對於「煉鏡」、持觴等內容,詩人抒發了對遵循傳統與適度行事的看法。對石榴花着重讚賞,以「浮花浪蕊」的無用和黯淡來襯托石榴花的豔麗與美好,字裏行間透露出對石榴花的喜愛。最後表達了對共同度過美好時光、追求超凡境界的期盼,憧憬着與志同道合者一同享受逍遙自在的狀態。整首詩意象豐富、引經據典,將對習俗、美好事物的看法以及內心的追求通過優美的詩句緩緩道來,情感真摯且富有韻味。

許及之

宋溫州永嘉人,字深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知分宜縣。歷官諸軍審計、宗正簿、太常少卿、淮南轉運判官兼淮東提點刑獄、大理少卿。寧宗立,擢吏部尚書兼給事中。因諂事韓侂冑,官至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事兼參政。侂胄誅,降兩官,泉州居住。有《涉齋集》。 ► 10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