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危見心所藏陳常庵水月障及松鶴蘆雁各一首 其一
陳郎筆勢并州剪,十幅生綃秋綠遠。
老蟾欲作騎鯨遊,推墮玉盤波底轉。
謫仙濡袍窺采石,東坡醉客歌赤壁。
兩翁已矣愛者誰,我欲扁舟擫長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幷州剪:古幷州(今山西太原一帶)所產的剪刀,以鋒利著稱。
- 生綃:未漂煮過的絲織品,可作書畫、帷幔等。
- 老蟾:指月亮。
- 謫仙:原指神仙被貶入凡間後的一種狀態,後稱李白爲「謫仙」。
- 濡袍:浸溼了衣袍。
- 擪(yè):用手指按壓。
翻譯
陳郎的筆勢猶如幷州的鋒利剪刀,十幅生綃上展現出秋天的碧綠深遠。月亮想要像騎鯨一樣遊蕩,被推落到玉盤似的波浪底下轉動。謫仙李白浸溼衣袍在採石磯窺探,東坡醉客歌唱赤壁。兩位老翁已經逝去如今喜愛的人是誰呢,我想要駕着小船按壓長笛吹奏。
賞析
這首詩是對陳常庵所藏畫作的描繪與感慨。詩中通過對畫面的想象和聯想,如「老蟾欲作騎鯨遊」,營造出一種空靈而富有意境的氛圍。以李白、蘇軾等先賢來襯托畫作的不凡和藝術魅力,同時也流露出對前賢的追思和對藝術的熱愛。最後表達自己泛舟吹笛的願望,增添了幾分悠然和飄逸的情感。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有對畫作的具體描繪,又有對文化和歷史的呼應,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庫全書》據《江西通志》作艾性,並謂疑傳刻脫一夫字),字天謂,撫州(今屬江西)人。宋末曾應科舉,曾否入仕不詳。以能詩與叔可(無可)、憲可(元德)並稱“撫州三艾”。宋亡,浪遊各地,與遺民耆老多有結交,斥仕元者爲“獸心猶辦死報主,人面卻甘生事仇”(《義馬冢》),挽謝枋得詩稱“千古六經俱掃地,獨公一柱肯擎天”。據明曹安《讕言長語》謂於成化五年在元江見一詩集,署江浙道提舉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諸集中《留城寄曠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歲相期作深隱,至今頭白未能閒”,當指出仕事。有《剩語》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剩語》二卷。 艾性夫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酌校《詩淵》所錄詩。新輯集外詩編爲第三卷。
► 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