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

甚低鬟亸露,梦影重、扶春无力。 绕阑问花,花愁如暗泣。 燕燕相识。 试话年时事,墨江场路,响踏青棠屐。 香云暖护蛮春窄。 锦意羞裙,珠尘涨陌。 天涯玉箫人隔。 剩残英恋鬓,香惹簪帻。 漂萍踪迹。 乱乡愁似织。 过眼韶光老,成黯忆。 东风刬地狼藉。 便匆匆暗换,玉腴颜色。 环游倦、强停油壁。 谁说与、春雨江南十里,杏花消息。 啼鹃苦、似劝归客。 只落红,解诉相思恨,燕支晕湿。
拼音

注釋

1875-1915.2.25(《麥孟華集》作1875-1916),字孺博,號蛻庵,筆名曼殊、先憂子、傷心人等,廣東順德縣吉佑鄉名關村人。1888年入廣州學堂。1891年入萬木草堂,成爲康有爲的忠實弟子。少時與梁啓超齊名,在草堂弟子中有“樑麥”之稱。1893年與康有爲同科中舉。1895年春與康有爲、梁啓超一起進京應試。樑、麥同寓,時常“相與規劃救國政略,並助南海先生奔走國事”。將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受康有爲囑咐,鼓動在京各省舉人上折拒和,參加“公車上書”。同年夏在康有爲創辦的《萬國公報》任撰述和編輯。1897年與梁啓超、汪康年等創不纏足會於上海,任董事,併爲《時務報》等撰寫文章,主張“尊君權,抑民權”,意在變光緒帝爲有絕對權力之皇帝。1898年春與梁啓超等聯合兩廣、雲貴、川陝、浙江等省舉人上書,反對租讓旅大給俄國。同年3月參加康有爲等創立的保國會。戊戌政變後,逃亡日本,協助梁啓超創辦《清議報》。次年代樑主持該報,撰寫320餘篇宣揚保皇的文章,提倡學習日本維新,增強國力以救亡。曾代理東京高等大同學校校長。義和團運動興起時,誣衊起義羣衆爲亂民,支持“東南互保”,號召南方督撫鎮壓義和團,起兵勤王,實行南北分治,要求各國合兵迎光緒復位。《辛丑條約》簽訂後,又爲國權盡失、利源盡奪、無復和平、中國政府充當列強傀儡和奴隸,而感到憂憤不已。1902年任《新民叢報》撰述,1907年任政聞社常務員。1913年在康有爲創辦的《不忍》雜誌任編輯。後充任馮國璋幕僚,“相與謀倒袁”。1915年2月25日死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