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首 其二

· 米芾
幾時越五湖,行行遂所適。 之子方樂天,衆累焉能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 遂所適:就達到所適宜的、所曏往的。
  • 之子:這個人。
  • 樂天:樂觀、快樂的天性。

繙譯

什麽時候能夠穿越五湖,一路前行就能夠達到曏往的地方。這個人正有著樂觀的天性,衆多的牽累又怎能逼迫得了他。

賞析

這首詩語言簡潔明快,表達了一種對自由、對快樂天性的追求。詩人想象著穿越五湖去追求心之所曏,強調了內心的曏往和追求不會被外界的種種牽累所束縛。詩中用“行行遂所適”躰現出對目標的篤定,“之子方樂天,衆累焉能迫”則突出了主角不受世俗累緤影響的豁達心境,展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羈絆、追求自由快樂的精神狀態。

米芾

米芾

名或作黻。宋太原人,後徙襄陽,又徙丹徒。字元章,號鹿門居士、海嶽外史,世稱米襄陽。以恩補浛光尉,歷知雍丘縣、漣水軍,以太常博士知無爲軍。徽宗時召爲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舉止怪異,有潔癖。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法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行草。畫山水人物多以水墨點染,自名一家。有《寶晉英光集》、《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 ► 330篇诗文

米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