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穆陵:指南宋理宗的陵墓。
- 大禮圖:描繪重大禮儀活動的圖畫。
- 鵝溪絹:產於四川鹽亭縣鵝溪的絹,是一種優質絹帛。
- 縹軸:淡青色的卷軸。
- 官隸:官府的差役。
- 連昌:即連昌宮,唐代宮殿名。
- 輦路:天子車駕所經的道路。
- 鮧(yí)膏:魚脂、魚油。
翻譯
在長達百丈的鵝溪絹上繪成大禮圖,那淡青色的軸上是南郊大禮的圖景。官府差役的威嚴儀態還像是漢代,可是山河的風景已然不是過去的吳國。秋天陰天的汾水上年年有大雁飛過,月色昏暗的連昌宮夜夜有狐狸出沒。不要驚訝天子車駕經過的道路荒草昏暗,魚油燈熄滅後出現了金鳧。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穆陵大禮圖」展開,先描述了圖的載體與內容。而後通過「官隸威儀猶是漢,山河風景已非吳」一句,感慨時光流逝,世事變遷,昔日的輝煌不再。「秋陰汾水年年雁,月黑連昌夜夜狐」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淒涼、衰敗的氛圍,進一步烘托出歷史的滄桑之感。尾聯則通過對輦路荒草和魚油燈等景象的描寫,加深了這種歷史變遷帶來的蕭索情緒。全詩意境深遠,藉着對一幅圖的吟詠,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繁華不再的深沉感慨。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庫全書》據《江西通志》作艾性,並謂疑傳刻脫一夫字),字天謂,撫州(今屬江西)人。宋末曾應科舉,曾否入仕不詳。以能詩與叔可(無可)、憲可(元德)並稱“撫州三艾”。宋亡,浪遊各地,與遺民耆老多有結交,斥仕元者爲“獸心猶辦死報主,人面卻甘生事仇”(《義馬冢》),挽謝枋得詩稱“千古六經俱掃地,獨公一柱肯擎天”。據明曹安《讕言長語》謂於成化五年在元江見一詩集,署江浙道提舉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諸集中《留城寄曠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歲相期作深隱,至今頭白未能閒”,當指出仕事。有《剩語》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剩語》二卷。 艾性夫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酌校《詩淵》所錄詩。新輯集外詩編爲第三卷。
► 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