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五首 其三

蠶絲自纏縛,蛛網費經營。 智巧同役役,得喪何不平。 益人者損己,害物乃利生。 一抱仰天愧,一甘就鑊烹。 禍淫與福善,此理未分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役役:(yì yì)形容勞苦不休 。
  • 得喪:得失。
  • :對……有益。
  • 害物:損害外物。
  • 鑊烹:(huò pēng)古代一種酷刑,把人投入裝有沸水、熱油的大鑊中煮或炸 。
  • 禍淫:讓作惡的人遭受禍殃。
  • 福善:讓行善的人獲得福澤。

翻譯

蠶絲總是將自己纏繞束縛,蛛網費盡心思地編織經營。憑藉智謀機巧全都忙碌不休,可爲何得失如此不公平。對別人有益的往往損害自身,危害他物的卻得以生存獲利。有的心懷愧疚仰天嘆息,有的甘心被投入鍋中烹煮。讓作惡者遭禍讓行善者得福,這個道理似乎總是難以分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平凡事物來闡釋深刻的人生哲理與社會現象 。首聯以「蠶絲自纏縛,蛛網費經營」描寫蠶與蜘蛛兩種生物的生存狀態,爲後文主題做鋪墊。頷聯揭示世間憑藉智巧奔逐,卻存在得失不平衡的現象。頸聯「益人者損己,害物乃利生」直接點明矛盾現實,令人深思善惡回報的反常。尾聯「禍淫與福善,此理未分明」以一種迷茫與困惑,質疑了傳統因果福報觀念的明晰性,表達出詩人對社會人生中不公現象的感慨與無奈,全詩充滿對現實世界理性審視與深沉的感慨 ,引人共鳴與思索 。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庫全書》據《江西通志》作艾性,並謂疑傳刻脫一夫字),字天謂,撫州(今屬江西)人。宋末曾應科舉,曾否入仕不詳。以能詩與叔可(無可)、憲可(元德)並稱“撫州三艾”。宋亡,浪遊各地,與遺民耆老多有結交,斥仕元者爲“獸心猶辦死報主,人面卻甘生事仇”(《義馬冢》),挽謝枋得詩稱“千古六經俱掃地,獨公一柱肯擎天”。據明曹安《讕言長語》謂於成化五年在元江見一詩集,署江浙道提舉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諸集中《留城寄曠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歲相期作深隱,至今頭白未能閒”,當指出仕事。有《剩語》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剩語》二卷。 艾性夫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酌校《詩淵》所錄詩。新輯集外詩編爲第三卷。 ► 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