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禁林有感

· 潘閬
六代繁華難重問,此時興廢動吟情。 空流一帶秦淮水,朝暮惟聞鳴咽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陵:今江蘇南京。
  • 禁林:即宮苑,也指翰林院,此處當指宮廷苑囿之類的地方。
  • 六代: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都曾在南京建都。 重問:再次探尋詢問。
  • 興廢:興盛和衰落。
  • 吟情:寫詩的情懷。
  • 秦淮水:即秦淮河,流經南京城,在南京文化中具有重要意義,曾是古代繁華熱鬧之地。 嗚咽(wū yè)聲:形容流水聲像人哭泣時發出的細微聲音。

翻譯

曾經六代的繁華盛景已經很難再次追尋到蹤跡了,在當下這個時候,目睹眼前的興盛與衰敗,內心涌起無限寫詩的情懷。只見秦淮河這一帶空蕩蕩地流淌着河水,不論清晨還是傍晚,只能夠聽見河水傳來那好似人低聲哭泣的聲音 。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金陵往昔繁華的感慨,抒發了詩人對朝代興衰無常的深沉嘆息。開篇「六代繁華難重問,此時興廢動吟情」 直接點題,「六代繁華」點明金陵曾經的榮耀,但「難重問」表明輝煌不再,難以尋覓,詩人觸景生情,引發了對歷史興廢的深刻思索併產生創作衝動。後兩句「空流一帶秦淮水,朝暮惟聞嗚咽聲」則是借景抒情,秦淮河曾見證無數繁華,而如今只是空蕩蕩地流淌,「空」強調繁華消失後的寂寥。「朝暮」強調時間的持續,流水的嗚咽聲彷彿在訴說着歷史的滄桑,增添了哀傷的情緒。整首詩借金陵昔日盛況與如今景象對比,以流水分晝夜的嗚咽聲渲染氣氛,營造出一種凝重的歷史感與深沉的興亡感。

潘閬

宋大名人,號逍遙子。嘗居洛陽賣藥。太宗至道初,以能詩受召見,賜進士及第,授國子博士。後坐王繼恩獄,亡命潛逃。真宗捕得之,釋其罪,以爲滁州參軍。其詩清勁灑脫而落落有致,王禹稱、蘇軾皆稱賞之。有《逍遙集》。 ► 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