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堰

· 樓鑰
它山堰頭足奇觀,百萬雷霆聲不斷。 誰把幷州快剪刀,平剪波瀾成兩段。 四明山深水源遠,衆壑會溪長漫汗。 滔天狂潦不少留,瀉入長江勢奔竄。 賢哉唐家王長官,欲圖永利輸長算。 想得慘澹經營時,下上山川應飽看。 西偏千嶺相屬聯,惟有茲山擁東岸。 遂於此地築橫埭,截取衆流心自斷。 斟酌利害不全取,高下參差僅強半。 水大十分七入江,徐挹三分供溉灌。 支流瀰瀰穿郡城,脈絡貫通平且緩。 旱時反此水亦足,坐使千年忘旱暵。 無窮廟祀報元功,像設森嚴人敢玩。 梅樑夭矯有冥助,大患於今尚能捍。 前輩所作多神靈,日月真成赤心貫。 後人小智或更易,費盡工夫隨破散。 河堙盍浚謀不集,堤斷河傾流甚悍。 富民縮手人受殃,仰望古人重興嘆。 老木號風波湛碧,畫屏俯仰丹青煥。 更須積雨看驚湍,濡足褰裳何足憚。 去家不遠時一遊,短艇垂綸流可亂。 八月儻有仙槎來,便欲乘之溯天漢。
拼音
樓鑰

樓鑰

宋明州鄞縣人,字大防,舊字啓伯,自號攻愧主人。孝宗隆,興元年進士。調溫州教授。乾道間,以書狀官從汪大猷使金,歸撰《北行日錄》。爲敕令所刪定官,修《淳熙法》。歷太府、宗正寺丞,出知溫州。光宗朝,擢起居郎兼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寧宗即位,論事忤韓侂冑,奪職。侂胄被殺,起爲翰林學士,遷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主張送侂胄首至金,以重修好;爲趙汝愚雪冤。升同知樞密院事,進參知政事,位兩府者五年。卒諡宣獻。通貫經史,文辭精博。有《攻愧集》、《範文正年譜》。 ► 12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