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

· 滕岑
槭槭霜風勁,駸駸物象彫。 屢遷憐蟋蟀,一敗笑芭蕉。 林葉疏逾響,山雲薄易消。 雖無遠行役,對此亦何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槭槭(qì qì):形容風聲。
  • 駸駸(qīn qīn):形容迅速消逝。
  • 彫(diāo):同「凋」,凋零,衰落。

翻譯

秋風瑟瑟強勁地吹着,世間萬物迅速地凋零。 蟋蟀屢次遷徙令人憐憫,芭蕉一旦衰敗惹人嘲笑。 林中樹葉稀疏卻更顯風聲作響,山上雲彩淡薄容易消散。 雖然我沒有遠行的勞役,面對這樣的秋景又能如何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晚的景象,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無奈。詩的首聯通過「槭槭」的風聲和「駸駸」消逝的物象,營造出一種蕭瑟的氛圍。頷聯以蟋蟀的屢遷和芭蕉的一敗,進一步強調了生命的無常和脆弱。頸聯中林葉的疏響和山雲的易消,加深了秋景的淒涼之感。尾聯則表達了詩人面對這樣的秋景,雖無遠行之苦,卻也感到無所適從的心情。整首詩以景襯情,情景交融,將秋晚的特點和詩人的情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滕岑

滕岑,字元秀,嚴州建德(今浙江建德東北)人。高宗紹興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領鄉薦,屢試進士不第。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調徽州歙縣尉。終母憂,再調溫州平陽縣丞,秩滿監南嶽廟。寧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詩集,已佚。事見《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詩集序》。 滕岑詩,據《瀛奎律髓》、《永樂大典》等書所錄,編爲一卷。 ► 1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