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餘杭十首

· 潘閬
長憶高峯,峯上塔高塵世外,昔年獨上最高層。月出見觚棱。 舉頭咫尺疑天漢,星斗分明在身畔。別來無翼可飛騰,何日得重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峯:高聳的山峯。
  • 塵世外:超脫於世俗生活之外,形容環境清幽寧靜。
  • ****觚棱(gū léng):殿堂屋角的瓦脊形狀,這裏指代塔的輪廓 。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天漢:銀河。

翻譯

常常回憶起那座高峯,峯頂上的塔高高聳立,彷彿超脫在塵世之外。當年我獨自登上那最高的塔頂。月亮升起時,能清晰看到塔上那獨特的棱線輪廓。

擡起頭,感覺離銀河近在咫尺,彷彿伸手就能觸摸,星星和北斗七星清晰分明,好像就在自己身旁。自從離開後,可惜沒有翅膀可以飛回去再次攀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重新登上那座高峯。

賞析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往昔登上高峯所見景象的深深懷念之情 。上闋開篇點明回憶的對象是「高峯」,描繪出峯上塔高入塵外的清幽高遠之境,「昔年獨上最高層」刻畫出一個獨自登高、超脫世俗的形象,「月出見觚棱」,在明月照耀下展示出塔獨特的輪廓,營造出一種靜謐又神祕的氛圍。下闋進一步渲染在高峯上的奇妙體驗,「舉頭咫尺疑天漢,星斗分明在身畔」將人置於一種彷彿與星空融爲一體的奇幻境界中,極力表現出高峯之高。結尾「別來無翼可飛騰,何日得重登」則抒發了離開之後無法再次登臨的遺憾和期盼,情感真摯且深沉。全詞以回憶起筆,通過對高峯景觀的生動描寫和自身感受的細膩表達,展現出作者對那片清幽高遠之境的眷戀和嚮往。

潘閬

宋大名人,號逍遙子。嘗居洛陽賣藥。太宗至道初,以能詩受召見,賜進士及第,授國子博士。後坐王繼恩獄,亡命潛逃。真宗捕得之,釋其罪,以爲滁州參軍。其詩清勁灑脫而落落有致,王禹稱、蘇軾皆稱賞之。有《逍遙集》。 ► 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