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篆書吳全仲古風

黃帝史倉初作書,依類象形書亦疏。 獸蹄鳥跡頗奇怪,乾端坤倪微發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體制漸與蒼史殊。 秦兼七國有天下,混一土宇同書車。 趙高採歷競新作,胡母博學誇宏模。 是時小篆方挺出,蒼籀字畫勤芟除。 雲陽繫囚變隸體,世喜簡便爭奔趨。 人文日巧僞日勝,古意自此皆荒蕪。 嶧山野火惟焦蘇,苦縣光和碑亦無。 宣王石鼓後來出,真贗莫訂徒嗟吁。 陽冰凜凜及前輩,字骨瘦硬中敷腴。 潮乎下筆亦清切,杜陵謂與李蔡俱。 寂寥恍已隔千載,遊心藝苑惟長驅。 我朝巨筆惟章徐,武夷近數延陵吳。 吳君心近覷天巧,瘦不露骨肥不粗。 小字銀鉤鐵畫如,大字龍蛇相鬱紆。 上窮羲黃下秦漢,掎摭彝鼎並盤盂。 知音惜無浣花老,侯門欲曳鄒陽裾。 勸君行矣勿留滯,識真四海多通儒。 莫學婦人寫陰符,莫作奇字索酒沽。 摩崖他日頌功德,大字深刻真良圖。
拼音

歐陽光祖

宋建寧崇安人,字慶嗣。九歲能文。後從劉子翬、朱熹講學。孝宗乾道八年進士。趙汝愚、張栻薦於朝,以汝愚罷相而未召用。後爲江西運幹。致仕卒。 ► 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