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主簿輓歌

布衣馳譽入京都,丹旐俄驚反舊閭。 諸老誰能先賈誼,君王猶未識相如。 三年弟子行喪禮,千兩鄉人會葬車。 我獨空齋掛塵榻,遺編時閱子云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布衣:平民百姓,這裏指未出仕的蘇主簿(蘇洵)。
  • 馳譽:聲名遠揚。
  • 丹旐(zhào):指喪旗。
  • :很快,不久。
  • 舊閭(lǘ):故鄉。
  • 賈誼:西漢初期著名政論家、文學家。這裏以賈誼之才比喻蘇洵,惋惜其未被重用。
  • 相如: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也是借指蘇洵的才華未得到君王賞識。
  • 行喪禮:指爲蘇主簿服喪。
  • 千兩:「兩」同「輛」,千輛形容送葬車輛之多。
  • 遺編:指蘇洵留下的著作。
  • 子云書:揚雄,字子云,這裏借指蘇洵的作品,意爲時常翻閱蘇洵遺留下來的文章。

翻譯

蘇先生以平民百姓的身份,憑藉才名遠播進入京都,然而那送葬的喪旗很快驚現,竟要返回故鄉了。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又有誰能在才能上超過如同賈誼般的蘇先生呢,只是可惜君王還沒有來得及賞識這如司馬相如般才華橫溢的他啊。蘇先生的弟子們爲他守了三年喪禮,故鄉衆多鄉親前來送葬,送葬的車輛成百上千。而我只能獨自在空齋望着那佈滿灰塵的牀榻,時常翻閱他遺留下來的文章。

賞析

這首《蘇主簿輓歌》是歐陽修悼念蘇洵所作。開篇「布衣馳譽入京都 」,生動展現了蘇洵雖爲平民卻聲名遠揚進入京都的不凡形象,「丹旐俄驚反舊閭 」筆鋒一轉,點明其突然離世回鄉安葬的令人驚愕之事,情感起筆既有對逝者才能的稱讚又飽含哀傷。「諸老誰能先賈誼,君王猶未識相如」運用賈誼與司馬相如典故,以兩人之才類比蘇洵,高度肯定蘇洵才能,同時通過「誰能先」「猶未識」感嘆蘇洵未得重用、才華被埋沒的無奈與惋惜。「三年弟子行喪禮,千兩鄉人會葬車」描繪了蘇洵去世後,弟子守喪三年的敬重與衆多鄉人來送葬的盛大場景,側面烘托出蘇洵品德高尚、深得人心。最後「我獨空齋掛塵榻,遺編時閱子云書」,詩人寫自己在空蕩的齋室,對着佈滿灰塵的牀榻,時常翻閱逝者的遺作,細膩地刻畫出詩人對蘇洵深切懷念和對其遺作的珍視。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運用典故、場景描寫等多種手法,全面展現了蘇洵的生平、才華、品德及其離世給人們帶來的悲痛與惋惜,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