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韓內翰

故鄉飛鳥尚啁啾,何況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遺蹟爲誰留。 玉顏自古爲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 行路至今空嘆息,巖花澗草自春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啁啾(zhōu jiū):形容鳥叫的聲音。
  • 笳(jiā):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類似笛子。
  • 青塚(zhǒng):指王昭君的墓,在今內矇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南。這裡借指崇徽公主的葬身之地。

繙譯

故鄕的飛鳥至今還在啼鳴,更何況那悲涼的衚笳聲傳出塞外,更增添了憂愁。 公主的魂魄埋在青塚之中,知道再也不能歸來,那翠綠山巖上的遺跡,又是爲誰而畱呢? 美麗的容顔自古以來就是自身的拖累,那些喫肉的權貴們,有誰能爲國家出謀劃策呢? 路人走到這裡至今衹能空自歎息,那山巖上的花和山澗中的草,依舊隨著春鞦季節自然地生長枯榮。

賞析

這首詩以崇徽公主遠嫁這一歷史事件爲背景,抒發了詩人對公主命運的同情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詩的首聯通過故鄕飛鳥的啁啾聲和悲笳出塞的愁緒形成對比,烘托出悲涼的氛圍。頷聯寫公主埋骨他鄕,遺跡空畱,表達了對公主的深切同情。頸聯則從公主的命運引申到對權貴們的批判,指責他們衹知享樂,不爲國家謀劃。尾聯以行路之人的歎息和巖花澗草的自然生長,進一步強調了歷史的無情和人們的無奈。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歷史的思考。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