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道中五言長韻
註釋
- **初旭:早晨剛升起的太陽。
- **瑞霞:吉祥的彩霞。
- **都門祖帳:在京都郊外設帳餞別。祖帳,古人出行前在郊外餞行所設的帳幕。
- **使者節:使者所持的符節,是身份和使命的象徵 。
- **大明宮:唐朝宮殿名,是當時的政治中心。
- **繡韉(jiān):繡花的馬韉。馬韉,墊在馬鞍下面的東西。
- **貂袖:用貂皮做的衣袖,指華麗的衣服。
- **朔野:北方的原野。
- **驚飆:狂風。
- **畫角:古樂器名,發聲哀厲高亢,軍中多用以報時、警衆或發號施令。
- **迥:遠。
- **祗事:敬事,任職。
- **彊力:勉強用力,盡力。
- **漢蘇武:西漢大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終持節不屈。
翻譯
早晨初升的太陽被吉祥的彩霞烘托着,京都郊外設好帳幕爲我餞行。我親自手持使者的符節,清晨走出高大威嚴的大明宮。城闕升起嫋嫋青煙,樓臺籠罩在白茫茫的霧氣之中。裝飾精美的馬驕傲地跳躍着,穿着貂皮衣袖衣服的我置身一片紫氣氤氳。
北方的原野狂風淒厲慘烈,邊城的畫角聲雄渾悲壯。走過橋,河流分成兩條,回頭看向南方,羨慕那些南歸的大雁。雖然我們和故鄉地理山川相隔遙遠,但頭頂的日月卻是相同的。這裏的兒童都能熟練地騎馬馳騁,婦女也能腰間掛着弓箭。
走過艱險的路途滿心憂愁好像迷失方向,盤旋到高處感覺前方的路就要到盡頭。在幽深的山裏能聽到呼喚鹿羣的聲音,黑沉沉的樹林裏自然就生起了涼風。松樹覆蓋的山谷在寒冷中聲音愈發響亮,結冰的溪流時斷時續有水流通過。
望着平坦的地方發愁驛站太遠,廣闊的田野讓人覺得天空格外高遠。駿馬從山北跑來,輕捷的鳥兒從海東飛來。圍獵時飛禽走獸都被趕盡殺絕,紮營的地方水泉也枯竭了。與鄰國講究信用,雙方和睦相處,尊重賢能禮節也很隆重。鑿冰來溫酒,酒燒得通紅,凍魚切成的薄片像霜一樣紅白相間。
白色的草經歷寒冬到春天還在,黃色的沙塵整日漫天飛舞。新年過後風向漸漸改變,回來的路上積雪剛剛開始融化。任職做事需要盡力而爲,可嘆我卻是個生病的老人。我深深地慚愧自己不如漢朝的蘇武,他歸國後卻從不談論自己的功勞。
賞析
這首詩是歐陽修出使途中所作的五言長詩,詳細地記錄了旅途見聞與內心感受。開篇描述出發時的景象,展現出莊嚴的出使場面。沿途對北方自然景觀的描繪極爲精彩,「朔野驚飆慘,邊城畫角雄」寫出北方原野的壯闊與肅殺,通過朔野、驚飆、邊城、畫角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雄渾悲涼的邊塞圖景;「山深聞喚鹿,林黑自生風。鬆壑寒逾響,冰溪咽復通」則細膩地刻畫了山間的幽靜、寒冷與冰溪的獨特聲響,體現自然環境的複雜多變。詩中也敘寫了當地的民俗風情,「兒童能走馬,婦女亦腰弓」凸顯出邊地民俗的尚武特色。
在情感表達方面,既有對旅途艱險的憂慮,如「度險行愁失,盤高路欲窮」;又有對故鄉的眷戀,「過橋分一水,回首羨南鴻」借景抒情,巧妙傳達出盼歸之情。同時,詩人還表達出對使命責任的思考,以蘇武自比,感慨自己因病難以像蘇武一樣盡忠盡責完成使命 ,流露出複雜的心緒。 整首詩敘事、寫景、抒情緊密融合,語言質樸平實又不乏感染力,展現歐陽修深厚的文學功底,有助於我們瞭解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