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上元喜晴孤坐懷舊二十韻

少年意氣凌嵩華,尚記京城逢午夜。 璧月瓊枝綵鳳飛,銀花鐵鎖金鰲跨。 樓臺上下沸笙韶,巷陌東西暗蘭麝。 樗蒲百萬不供擲,美酒十千寧論價。 狂遊但恐星河曙,醉臥不知風露下。 悠悠人世半悲歡,忽忽天時更代謝。 蟻國驚心城郭非,蜃樓轉眼煙雲化。 微生幸爾脫干戈,暮年聊此依桑柘。 每當佳節強逢迎,忽思往事還驚吒。 新年半月雨不止,此夕一晴天所借。 草市鼕鼕村鼓鬧,竹檐爛爛華燈掛。 顛狂社舞喧戲劇,落魄儒冠寄嘲罵。 亦知陋俗多浮薄,尚喜疲氓少閒暇。 先生清坐懶出門,諸少並遊惟守舍。 雖無畫燭千炬圍,猶有殘梅一枝亞。 孤燈隱隱耿相照,疏影離離淡如畫。 劃爾喧風撲短檠,炯然霽月明虛榭。 百念無營冷似灰,一閒有味甘如蔗。 已拚暮境漁樵侶,獨憶平生詩酒社。 白雲靄靄隔江山,可惜無人談舊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丙申上元:丙申年元宵節。「上元」指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
  • 凌嵩華:意氣高昂可凌駕於嵩山和華山之上。:凌駕;嵩華:嵩山與華山 。
  • 璧月:像璧玉一樣皎潔的月亮。
  • 瓊枝:比喻美好的人物或事物,這裏形容上元節遊賞的美人。
  • 銀花:指元宵節的花燈。
  • 鐵鎖:古時上元節有解除宵禁的習俗,「鐵鎖」指宵禁所用的鎖,這裏說解除了宵禁 。
  • 金鰲:一種形狀像鰲的金屬燈,也叫鰲山燈。
  • 笙韶:笙簫等樂器演奏的美妙音樂。:管樂器;:傳說舜時的樂曲名,這裏泛指美妙音樂 。
  • 蘭麝:蘭花和麝香,代指在夜色中飄散的脂粉香氣。
  • 樗蒲chū pú):古代一種博戲。
  • 十千:形容美酒價格昂貴,這裏「美酒十千」出自李白詩句「金樽清酒鬥十千」 。
  • 星河曙:星河閃亮知道天要亮了。星河:銀河;:天剛亮 。
  • 風露下:在露天之下,感受着風與露水 。
  • 忽忽: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 代謝:交替、更替。
  • 蟻國驚心城郭非:意思是像蟻國興衰一樣,感嘆人事變遷,城郭已經不是從前的樣子,「蟻國」常用「南柯一夢」中螞蟻王國來表示虛幻無常 。
  • 蜃樓:海市蜃樓,很快就消失變化,比喻事物虛幻易逝 。
  • 微生:微小的生命,作者自謙之詞,指自己。
  • 脫干戈:從戰亂中脫身 。
  • 桑柘sāng zhè):桑樹和柘樹,這裏象徵田園生活。
  • 強逢迎:勉強去應付。
  • 驚吒:驚訝、感嘆。
  • 草市:鄉村集市。
  • 鼕鼕dōng dōng):形容鼓聲。
  • 竹檐:用竹子做的屋檐,這裏指鄉村房屋 。
  • 爛爛:明亮的樣子。
  • 社舞:在社日舉行的舞蹈表演。
  • 落魄:潦倒失意 。
  • 儒冠:這裏指代文人,作者自指 。
  • 浮薄:輕浮淺薄 。
  • 疲氓:疲憊的百姓 。
  • 閒暇xián xiá):閒暇時間。
  • :通「壓」,低垂 。
  • 劃爾huà ěr):忽然 。
  • 喧風:喧鬧的風 。
  • 短檠duǎn qíng):矮燈架,也指代矮燈 。
  • 霽月:雨過天晴後的明月 。
  • 虛榭:空蕩的臺榭。
  • 百念無營:心中沒有各種營求 。
  • pàn):甘願,這裏「已拚」即已經甘心 。
  • 詩酒社:曾經一起吟詩飲酒的社團 。
  • 靄靄:雲霧密集的樣子 。

翻譯

年少時我意氣風發,那豪情壯志可凌駕於嵩山和華山,還記得在京城度過的上元節的午夜。月亮如璧玉般皎潔,美人似瓊枝般婀娜,華麗的燈綵如綵鳳飛舞,解除宵禁的熱鬧場面,人們在鰲山燈之間穿梭遊玩。樓臺裏到處迴盪着笙簫奏出的美妙音樂,街巷中四處瀰漫着脂粉的香氣。玩樗蒲這種博戲,百萬錢財都不夠揮灑,喝美酒哪裏會去計較價格高低。瘋狂遊樂只擔心星河變亮天就亮了,沉醉躺下顧不得外面的風露寒涼。

悠悠人世間半是悲歡離合,時光匆匆天時不斷交替變化。就像蟻國般興衰無常令人驚歎城郭已變樣,如同海市蜃樓轉眼就化作了煙雲。我這微小的生命幸運地從戰亂中脫身,到了暮年只能暫且歸隱田園。每當佳節來臨也只能勉強去應付,忽然想起往事還是忍不住驚歎。新年以來半個月雨下個不停,今晚竟放晴了,如同上天特別恩賜。鄉村集市上鼓聲熱鬧,竹屋檐下明亮的花燈高高掛起。熱鬧的社舞喧譁,戲劇不斷上演,而我這潦倒的文人只能借嘲罵消遣。我也知道這些習俗大多有些輕浮淺薄,但還是高興看到疲憊的百姓能有這些短暫的閒暇。先生我靜靜地坐着懶得出門,年輕人都結伴遊玩我獨自守在家中。雖然沒有千支畫燭環繞的熱鬧,好在還有一枝低垂的殘梅相伴。一盞孤燈隱隱發出光亮互相映照,梅花的疏影模糊淡雅如同畫卷。忽然喧鬧的風撲向矮燈,雨過後明晃晃的月亮照亮了空蕩的臺榭。心中沒有各種追求,清淡冷寂似灰,但這一份閒適卻有着如甘蔗般的甘甜。已經甘心在暮年與漁夫樵夫爲伴,只是還常常獨獨思念着平生那些吟詩飲酒的社團。只見白雲沉沉阻隔了江山,可惜再也沒有人與我談論舊時的佳話了 。

賞析

這首詩通過今昔對比,抒發了詩人對往昔繁華生活的懷念、對人世滄桑變幻的感慨,以及暮年淡定又夾雜着一絲無奈的心境。

開篇生動描繪了年輕時在京城度過的熱鬧上元節景象,「璧月瓊枝綵鳳飛,銀花鐵鎖金鰲跨」等句,從賞月賞景到賞人賞燈,聲色香味俱全,盡顯上元節奢華熱鬧之態,也展現出年少時的意氣與豪情。接着通過「狂遊但恐星河曙,醉臥不知風露下」進一步刻畫當時盡情遊樂的狀態。

詩的中間部分,則筆鋒一轉,「悠悠人世半悲歡,忽忽天時更代謝」承上啓下,引入對人世變化的感懷。用「蟻國驚心城郭非,蜃樓轉眼煙雲化」形象表達人生無常、世事變幻,曾經的繁華如虛幻泡影般消逝。詩人慶幸自己在戰亂後能保全性命歸隱田園,但佳節來臨時,對往事的回憶與今昔差異仍然帶來內心觸動。

詩的後半描述當下上元節雖有鄉村熱鬧習俗,氛圍卻截然不同。詩人以旁觀者身份,看着世間浮薄的習俗,疲憊百姓短暫的閒暇,自己則選擇清冷守舍。「雖無畫燭千炬圍,猶有殘梅一枝亞」,以殘梅自比,凸顯其孤高淡定 。最後,借景抒情,「白雲靄靄隔江山,可惜無人談舊話」,點明無人能分享舊時回憶,給全詩增添幾分蕭索落寞的情緒。整首詩情感真摯,用詞準確生動,借上元節這一契機,在宏大敘事與細膩抒情之間輾轉自如,盡顯歲月沉澱後的複雜情感。

黎廷瑞

黎廷瑞

宋饒州鄱陽人,字祥仲。度宗鹹淳七年進士。爲肇慶府司法參軍。入元,隱居不仕。有《芳洲集》。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