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hè)詩。
- 給事:官名,在不同朝代職責有所不同 。
- **** 負:攜帶 。
- 沒絃琴:佛家用語,常指無形的、以心感悟的琴,象徵着一種超脫世俗的修行境界或高深的佛法領悟 。
- 寂寥(jì liáo):寂靜冷清,這裏形容內心孤獨冷清的狀態。
- 傾耳:側着耳朵(聽),形容聽得很專心。
- 知音:指真正理解自己、懂得自己內心想法的人。
翻譯
法雲禪師曾經攜帶着那無形的沒絃琴,有着一首名爲《清夜吟》的古老曲子。內心孤獨冷清,那份寂寥又有誰願意關注呢,還好遇到您這位用心傾聽的知音。
賞析
這首詩開篇以「法雲嘗負沒絃琴」營造出神祕而高雅的氛圍,「沒絃琴」這一意象的運用,將讀者帶入到佛法、禪意的幽深境界中,暗示法雲禪師擁有超脫塵俗的精神追求。「有曲古名清夜吟」進一步豐富了這一意境,古老的曲子在靜謐的清夜中彷彿空靈迴盪,給人寧靜悠遠之感 。
後兩句「心指寂寥誰肯顧,遇公傾耳作知音」則從情感角度出發,寫出了法雲禪師內心的孤獨寂寥,無人理解的那份落寞之情溢於言表;「遇公傾耳作知音」轉而筆鋒上揚,點明遇到了這位程給事,如同知音一般專心傾聽,這種知己難逢的況味被微妙地展現出來,既有對知音出現的慶幸,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份心靈契合的珍貴,同時表達了一種對有知音者惺惺相惜的情感,整首詩看似寫法雲禪師,實則也蘊含着詩人對人間知音情誼的感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