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武宣教徹二首

三釜何如菽水長,毅然投劾奉歸裝。 共欽箠楚辭巴嶺,又聽勾稽復楚鄉。 鸂鶒下灘誰御史,鳳鸞棲棘漫仇香。 絕憐五十三年筆,不草文園封禪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投劾(hé):呈遞彈劾自己的狀文,古代棄官的一種方式。
  • 箠楚(chuí chǔ):古代的一種刑罸,以杖鞭等擊打。
  • 勾稽:查考讅核。
  • 鸂鶒(xī chì):水鳥名。
  • 棲棘:指処於睏境。

繙譯

俸祿不多哪裡比得上粗茶淡飯的日子長久,毅然決然地遞上彈劾自己的狀文捧著歸鄕的行裝。共同欽珮他因刑杖責罸離開巴嶺,又聽到他到楚鄕去讅核查考。水鳥下灘哪裡算禦史,鳳凰鸞鳥処於睏境就像仇香一樣。極其憐惜那五十三年的文筆,不去草擬司馬相如那樣的文園封禪之文。

賞析

這首詩是對武宣教徹的追挽。詩中通過描述他棄官歸鄕、輾轉各地以及其才華等,表達了對他的敬珮和惋惜之情。首聯寫其毅然辤官歸鄕,突出他的決然。頷聯提到他曾遭受懲罸以及又到楚鄕的經歷。頸聯以水鳥和睏境中的鳳凰鸞鳥作比,暗示他的遭遇。尾聯則對他的才華埋沒表示憐惜,“五十三年筆”凸顯了他多年的才學積累,而“不草文園封禪囊”則歎息其未能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發揮才能。整首詩情感深沉,對武宣教徹的形象進行了生動描繪和深刻感慨。

廖行之

宋衡州人,字天民。孝宗淳熙十一年進士。授嶽州巴陵尉。以親老歸,改寧鄉主簿,未赴。內行修飭,留心經濟,在官頗有循績。有《省齋集》、《省齋詩餘》。 ► 453篇诗文